• 37阅读
  • 0回复

寒假话“打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5
第10版(当代青年)
专栏:热点追踪

春节将至,又将有许多大学生利用寒假加入“打工者”的行列。该如何看待大学生“打工”现象呢?
  寒假话“打工”
撰文:刘刚摄影:李舸
前些年,说起大学生打工、经商,简直像评论一种时髦。如今,人们对此已没有多少新鲜感。因为大学生打工的多了,经商的也不少。他们涉及的领域,几乎遍布各个行业。首都医学院的学生在饭店当服务员;北大、清华的学生在中关村开发软件,搞公关和经销;人大的学生做家教;北外的学生经常带着外国旅游团转悠于各名胜古迹……
笔者近日去一所大学采访,一进校门,见告示栏中赫然贴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您想领略北国冬季风骚吗?×楼×室有冰鞋出售”,“×楼×室廉价处理磁带”……据一位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约有50%以上的本科生、70%以上的研究生在校内外打工或经商。
形成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打工的场所和机会,而且也强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可以说,商品经济大潮对即将投身于社会的这个年轻群体行为与观念的影响正日益增大。正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一位同学说的那样: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变化、一种发展,都会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即将涉入社会的焦急和兴奋,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虽然大学生们有着共同的参与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但他们是带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想法,投入“打工经商潮”中的。正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学生何珊说:“每一个女孩子都希望人家喜欢她。我认为要想让大家喜欢,不仅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气质,打工可以使我有钱买新衣服和化妆品,也可以培养我的气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刘洋在中关村一家计算机公司打工,他认为,打工最大的好处是能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首都医学院的王伟则说,她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平时总是封闭自己,这次出来打工是为了“练练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多数打工、经商的大学生在谈及自己的主要目的时,都表示不是为了钱,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很坦率地承认,他们就是为了钱。这中间不乏家庭经济拮据的农家子弟,打工对他们来讲是减轻家庭负担的唯一途径;有的则完全是想赚钱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
大学生打工、经商“热”,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其初期,绝大多数人是用赞同的眼光看待这件事的。他们认为,这对于培养大多数来自于“三校”(小学、初中、高中)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个性和独立工作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可近来,随着一些大学生因打工、经商旷课增多,一些研究生无意于专业,把导师留给自修的时间用于与本专业无关的打工和经商中。相当一部分人又担心如此下去,不仅会过多占用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还会冲击校园内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有人甚至惊呼:眼下大学生打工已打乱了,该收心了!应该如何看待大学生打工、经商这个问题呢?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宏伟认为:首先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学生经商。因为,大学生无论精力或经济都不具备经商的条件,经商的直接后果就是弃学。其次,对大学生打工现象应进行具体分析。这种现象是同社会的大背景相联系的,它本身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因此,对于学生们经常的、不影响学习的勤工俭学,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更多更深地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有点劳务收入,补贴日常生活。据王宏伟介绍,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打工,人大团委专门成立了学生服务中心,帮助联系家教、餐厅服务员等打工项目。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黄健钢指出:刚开始搞市场经济时,学生中出现了打工、经商“热”,其突出特点是无秩序、不稳定,很多学生在这个热潮中乱扑腾。现今,经过一个阶段的成功与失败的磨练,加之学校的引导,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于是,无秩序已开始向有秩序调整,同学们又把学习好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此外,打工的行业与所学专业开始趋于吻合,出现一增一减两种情况:学习计算机、英语等实用性较强专业的学生中,打工人数呈上升趋势;学文、史、哲及纯理论性专业的,打工人数则有所下降。他认为,经过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调整,打工会变成校园生活中非常正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笔者采访中接触到的一些有关人士还认为:大学生在读书之余从事一些社会劳务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因其开展时间尚不长,对它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一个过程。
(附图片)
图片说明:这位身穿白色工作裙的姑娘是北京中医学院的学生。她正利用课余时间推销化妆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