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唤回“禁”的权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唤回“禁”的权威
钱长来
“令行禁止”的“禁”,本来是说明政令的威严。但一个时期以来,纠正某些不正之风,三令五申都无济于事。有的人或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或是收敛一阵子,尔后,继续“大胆地向前走”。
谓予不信,请看:国家有关方面下发了一个又一个不准大吃大喝的文件,但就是管不住某些人的一张嘴。每年全国用于公费吃喝耗资巨大。又如禁止多占住房,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结果是,多占住房的大有人在,空关房的问题仍相当严重。还有禁止公费送礼,也算是天天讲的,但硬是挡不住。有一首河北民歌叫《回娘家》,有人用原曲原调改编成《送礼歌》:“坐着那‘轿车’沙沙沙,包装着钞票撒撒撒,为过节日去送礼啦,左手拎着烟右手提着酒,车上还装着鱼和鸭。”真是,禁止难,难于上青天。
“禁”而不止,原因甚多,但主要原因是缺少禁的权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讲的是“令出法随”、“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这些都是治军施政的经验之谈。问题不在于我们下了多少“令”,而在于说了就得算数。倘拉弓搭箭,却又“引而不发”,那么再郑重的政令也难免变成儿戏。
要唤回“禁”的权威,必须首先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春秋时代鲁国的子路,忧患于官贪民盗,为此问政于孔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据最近一期《党的生活》报道:被誉为“廉洁厅长”的江苏省农林厅厅长徐丽珍坚持从嘴上把关,下基层中途吃饭,经常在路边小饭店自己花钱吃点就算了。在有的场合,实在不好躲,她不是罢宴就是佯装胃不好,拿几个馒头就走。有人说她不给面子,她说:“一个党员干部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还管得了什么呢?大吃大喝屡禁不止,就是一些领导同志样子树得不好!”对待礼品,她从来不受。家乡带给她一箱酒,她见后,责令司机把酒拉到食堂,自己掏钱寄回家乡。有人说她“古板”,她却认为,如果连不收礼这个起码的规定都做不到,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她担任厅级干部20年,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职30多年仅出国一次,是到日本考察农业。黄山、庐山、泰山她都没游览过。当然,不是说领导干部不可以坐小车,不可以出差,而是说,要公私分明,严以律己。这虽然是起码的要求,但在目前的情势下,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现在,人们对于“禁而不止”的现象指责颇多,谓之,“最可怕的腐败”。解决这个问题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倘若还是卫生口罩嘴上一套,还是手电筒照人不照己,那必然是无济于“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