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安徽戏剧创作带动文艺繁荣山西扶持文学新人初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5
第4版(要闻)
专栏:

  安徽戏剧创作带动文艺繁荣
山西扶持文学新人初见成效
本报合肥1月24日电记者刘杰、王启明报道:安徽省文化部门注重弘扬时代主旋律,连续三年每年创作一部重头戏,使安徽的文艺舞台呈现出姹紫嫣红、积极向上的景象。
在海内外拥有广大观众的安徽黄梅戏,曾有辉煌的历史。50年代,以《天仙配》为代表的一批黄梅剧目,使黄梅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1991年创作、演出的《红楼梦》,获得了文化部舞台艺术大奖。去年,省宣传、文化部门确立了以黄梅戏为代表的“梅开三度”文艺发展战略,促进文艺舞台在改革、开放年代出现新的繁荣。
“红花还得绿叶扶”。安徽在着力抓好重头戏的同时,努力促进多剧种、多形式的文艺舞台的繁荣。去年他们先后举办了全省各地市参加的现代小戏、传统小戏、折子戏调演;为对黄梅戏音乐起开创性作用的时白林先生举办个人声乐作品音乐会;还举办了全省戏剧小品大赛。
为开拓更为广阔的戏剧市场,仅在去年,安徽省徽剧团赴澳门、日本,省黄梅戏二团赴香港、澳门相继演出载誉而归;省黄梅戏一团深入到淮北煤矿进行慰问演出,历时25天,演出22场,深受矿区职工的欢迎。省杂技团在参加全国杂技新苗杯和吴桥国际杂技节大赛中夺得1金、4银、1铜共6个大奖。
本报太原1月24日电记者王艾生报道:刚刚过去的1993年,山西省的文学创作呈旺盛势头,一大批好作品相继问世,被称为“晋军第四代”的文学新人茁壮成长。
去年12月13日在北京颁发的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山西作家李锐、张平、吕新获奖。李锐是一位孜孜不倦跋涉在创作路上的青年作家,近20年写出了150万字的作品。1985年他曾和妻子、青年女作家蒋韵,沿着当年穷人走西口的路线,从山西走到内蒙古,沿途访问了许多村庄,加深了对农民整体性的认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农村生活素材,先后写出《红房子》、《古墙》、《厚土》等力作。他的小说集《厚土》被译成英、日、法、瑞典等文字。张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法撼汾西》、《天网》以原汾西县委书记刘郁瑞勇敢与歪风邪气做斗争的事迹为题材,道出了老百姓切盼惩治腐败、安居乐业的心声。
为繁荣文学创作,扶持文学新人,1993年11、12月号《山西文学》杂志专门推出曹乃谦、常捍江、王祥夫、吕新的新作。省作协专门组织文学新人集中改稿,切磋艺术,省作协主席焦祖尧等老作家进行现场辅导。
山西省委、省府近日决定,由省财政拨款设立山西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鼓励作家高扬主旋律,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
(刘杰王启明王艾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