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真情永恒——希望工程大型义演牵动八方爱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真情永恒
——希望工程大型义演牵动八方爱心
新华社记者胡晓梦本报记者唐维红
一月二十六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几百名参加名为《跨世纪的钟声》——希望工程大型义演的演职员们正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排练。设在四川厅的五部热线电话铃声不断。电话开通仅仅一天,工作人员就接到电话一百多个,认捐数额达二百五十四万九千余元。
作为炎黄子孙的共同事业,“希望工程”从它诞生到现在,一直得到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的热情参与和支持。目前,希望工程已接受海内外捐款两亿多元人民币,救助了五十四万余名失学少年,资助建设了二百零四所希望小学。
然而,事实却无法回避:在荒凉的黄土地,在古长城脚下,在偏远闭塞的山寨,在我们父辈曾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区,失学孩子仍以每年一百万人的数字递增。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一日,一向关注“希望工程”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见荣获“希望工程园丁奖”的教师时,建议用义演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希望工程”。十一月一日,当共青团中央关于举办希望工程大型义演的报告摆到李岚清面前时,他欣然批示:“捐资助学是中国传统美德,有助于唤起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建议予以支持。”随后,李鹏、朱镕基、罗干等领导同志也都作了批示。
这台由文化部、广电部、团中央共同主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的题为《跨世纪的钟声》大型晚会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
希望工程要筹办义演的消息一传出,许多著名的词曲作家、歌唱家,就争相参与到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创作中。老一辈作家乔羽先生为义演创作了一首《希望之花》,希望此歌能打动更多的听众,为贫困孩子奉献爱心。
晚会的演员和创作人员不仅不取分文,而且都各自捐资至少救助一名失学少年。
一月二十八日晚,“跨世纪的钟声”将在人民大会堂敲响,相信它会唤起更多的人奉献出爱心,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