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文莱“水村”独具一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5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文莱“水村”独具一格
本报记者归通昌
文莱河弯弯曲曲地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内缓缓流淌。在碧波荡漾的河面上,矗立着一排排星罗棋布的水上住宅,连绵数里,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文莱“水村”。
在文莱朋友的陪同下,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仰慕已久的“水村”参观。“水村”沿河而建,依岸傍河。有的“水村”甚至从河岸一直延伸到河的中央。这些水上住宅是当地居民在水下密打木桩而搭建起来的。初来乍到,伫立河边,举目眺望,河面上一幢幢阁楼密密麻麻地立在水中,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宛若一群群海燕栖息在水面上。“水村”与陆地有木板桥相通。村与村之间有水道隔开,可供船只通过。户与户间彼此相连。人们之间的往来,除了木桥,还有汽艇等作交通工具,构成了严密的水上村落。
据文莱朋友介绍,文莱“水村”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521年,两名意大利旅行家曾驾船抵达文莱。据他们说,当时的文莱水上村落已拥有2.5万户居民。只是到了1906年,这些水上人家被当时的政府重新安置,许多人家被安置到陆地上。这样,水上村落的人口才逐渐减少。但直到今天,仍然有3万多居民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留居在水上村落里。
文莱人的祖先所以在水上筑屋而居,主要是因为斯里巴加湾市位于入海口的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带。当年这里杂草丛生,鳄鱼出没。为了安全,人们在水里支起木桩,搭建屋舍,以打捞鱼虾为生,养成了在水上生活的习惯。
过去的斯里巴加湾市主要坐落在文莱河口的“水村”上。随着文莱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从70年代初,文莱政府大力开发陆上城市建设,一大批政府机关、企业洋行,高级旅馆和商店等现代化建筑才像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形成了斯里巴加湾市的新城区。而传统的“水上村落”却成了斯市的老城区。
然而,今日的“水村”已非昔比。我们在参观中看到,“水村”已逐步走向现代化,昔日“浮脚屋”式的木板房和舢板小舟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木质或水泥薄壳轻型房屋和汽艇。许多建筑已可同现代化的公寓相媲美。过去用以支撑的木柱也大部为钢筋水泥柱所代替。“水村”里设有餐馆、商店、医疗所、教堂、警察局和学校。“水村”有水电供应,房内有自来水。大部分水上人家都拥有彩电、电冰箱和空调。
“水村”虽然已逐步迈向现代化,但一些传统的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据文莱朋友说,“水村”中的家庭手工业,如织布、银器和铜器的雕刻以及手工艺制作等至今仍是水乡人家世代沿袭的传统手艺。每天清晨,当东方破晓之际,众多戴着宽沿草帽的商贩,依然驾着载有新鲜蔬菜、瓜果和鱼虾的木船,沿村挨户地叫卖。这些都构成了文莱“水村”色彩斑斓的传统习俗。
文莱“水村”独具一格,富于民族特色。它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斯里巴加湾市的一大景观。近年来,随着文莱旅游业的发展,“水村”还引入了当地居民称之为“水上的士”服务项目,把众多的机动轻型舢板漆成各种颜色,以招徕游客,既为游客的交通提供方便,增加居民收入,也为“水村”居民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告别“水村”,我们乘坐汽艇在文莱河上游览,观赏沿河两岸“水村”的秀丽景色。川流不息的汽艇从我们身边风驰电掣般地往来穿梭。汽艇卷起的层层白色浪花,把文莱河点缀得分外妖娆。我们沉醉在这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美景中,留连忘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