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瑞典金融业“大病初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5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金融

  瑞典金融业“大病初愈”
本报记者丁刚
瑞典金融业经历了一场大危机后跨入1994年。尽管一些商业银行自去秋以来已显露出康复迹象,但此间经济界人士强调应认真反思,剖析危机原因,吸取教训。瑞典政府已决定对造成严重贷款损失的原北欧银行和哥达银行的主要领导追究法律责任。这是瑞典政府清理金融界问题,加强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于瑞典金融界来说,80年代后期的经历就像一场恶梦。瑞典商业银行的一位经理说,“那时候,人们就像是着了魔。谁都相信只要向房地产业投资就能发财。各家银行争着向外贷款,大家贷了款去买房地产和股票。”据统计,50%以上的银行贷款用于向房地产业投资。1986年到1990年,瑞典建筑业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雇员人数扩大了20%,导致建筑材料和房地产服务业的价格大幅上涨。在一些商业中心,房地产的价格每年上涨约25%。1988年至1991年,瑞典人在国外购买的固定资产平均每人达5000美元,购买的外国公司股票平均每人1200美元。
1992年,西方经济衰退的恶浪袭来,瑞典工业产品的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股市暴跌,房地产价一落千丈。在许多地方,有15%到20%的商业建筑难以租出或售出。几个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比1989年下跌50%。受打击最重的是银行业,大批空房无人租用,变成了沉重负担。在瑞典第三大商业银行——北欧银行的帐面上就有1800座办公楼等待出售。哥达银行难以支撑,宣告破产,政府不得不收购其所有股份,以保证金融业的稳定。瑞典银行业的贷款损失从1989年的30亿瑞典克朗升到了1992年的740亿瑞典克朗。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瑞典经济的发展。1992年,瑞典政府为濒临危机的各商业银行提供了大约735亿瑞典克朗。瑞典中央银行为稳定货币,1992年一度把短期放款利率提高到500%,创下历史纪录。在金融危机和福利开支庞大的双重负担下,政府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外债剧增。
据分析,导致瑞典金融危机的原因除西方经济衰退影响外,大致有以下两个“内因”:
第一,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经验,难以胜任现代银行的领导工作。对投资领域的风险的评估能力不高,缺乏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预见性。如果对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评估错了,借款的公司破了产,银行可以把那家公司用贷款买的房地产收回,可要是10家、20家,甚至几十家贷了款的公司都破产,银行也就无能为力了。所以银行贷款绝对不能目光短浅,只图一时之利。
第二,政府的金融监督机构忽视了宏观管理。瑞典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对这场危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在银行向房地产业大规模贷款时,未及时提醒银行注意;二是在推行金融业的市场化、促进竞争的同时,没有加强必要的宏观管理。80年代末,瑞典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调整了一些金融法规,放松了对银行贷款的控制,但却没有建立必要的制度,使银行明确它应该承担的责任。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金融界通过降低利率和货币贬值,增加了收入,减少了信贷方面的坏帐损失,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多数银行的巨额贷款难以收回。目前瑞典金融界又处于战后从未经历过的一种状况——克朗脆弱,利率低落。经验表明,低通货膨胀率和脆弱的货币极易导致利率回升,使银行难以获利。看来,瑞典金融界要完全恢复,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报斯德哥尔摩1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