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尼亚加拉瀑布的回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3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尼亚加拉瀑布的回声
沈大力文区翠玲摄影
尼亚加拉河源出北美伊利湖,湍湍向北,流至安大略湖南边的悬岩,忽然从50多米的高崖垂落,形成世上罕见的大瀑布,常年吸引着不绝的游人。
游客到此,远远就听到先声夺人的瀑响。寻声趋步,仰见三股飞瀑泻入一谷,随从数十丈深的水渊激溅起腾空的烟波。来者惊魂未定,不觉已被飘洒来的雾水沾湿了衣襟。
三瀑中最为壮观的在加拿大一侧,约千米宽,弯曲呈马蹄铁形,故名“马蹄瀑”,每秒钟流量超6000立方米。美国一方悬挂二瀑,皆不逊色,分享“彩虹瀑”和“月神瀑”的芳名,后一瀑飘似新娘婚纱,亦曰“婚纱瀑”,尤得年轻恋人青睐。
两个世纪前,法国文豪夏多布里昂来此,猛见瀑布似“十万急流”,“汹涌大海”,“闪烁千道彩虹”,霎时一腔心潮,突发从谷底观瀑之奇想。他攀附崖畔藤梯递下,不料,跌落在裸岩上,摔折了左臂。幸亏印第安人及时将之救出,抬回他们部落养伤。后来,夏氏写《阿塔拉》,就让小说的尾声在尼亚加拉瀑布声中回响。
今天,尼亚加拉瀑布区已无印第安部落的踪影。他们都被圈至北方的荒漠,作为“珍稀人种”保护了。唯有美国一方,瀑布边立着他们的首领克灵顿·理查双手缚蛇的铜像。
加拿大这一边,可见一座铜碑,上有19世纪古巴诗人玛丽·何塞·埃雷迪亚的浮雕头像,下端刻着他1824年写的诗篇《尼亚加拉瀑布颂》:
“哦,狂潮!
令人心悸地奔腾,
一如命运不可抗拒的怒涛……
尼亚加拉,可敬的瀑布呀,
且听诗人最终的呼声,
我名誉的返照……”
埃雷迪亚素有爱国诗人的声誉,因反抗西班牙殖民暴政,争取古巴独立而被迫流亡,来尼亚加拉瀑布抒怀,正像何塞·马蒂所说“呼唤对自由永恒的热望”。这抑或正是大瀑布在美洲被剥夺者眼里的象征吧。
对于一般人,尼亚加拉瀑布又是爱情的源泉。传说150年前,拿破仑的弟弟耶洛姆·波拿巴曾携新娘到瀑布度蜜月,从而有了人们竞相来此旅行结婚的风俗。不过,婚纱也常投阴影。婚纱瀑前的漂亮新娘有时不免让人联想到玛丽莲·梦露在亨利·哈瑟维执导的影片《尼亚加拉瀑布》里饰的少妇罗丝。那个“玫瑰女”嫁给有精神病史的乔治,却爱上了青年帕特里克,野性的情欲似尼亚加拉狂瀑般不可遏止,终于落进了毁灭的深渊。
从主演《尼亚加拉瀑布》,玛丽莲·梦露愈加蜚声影坛。现今,瀑布边的华克斯蜡人馆里展示着这位超级影星的全身塑像,然其妩媚里透露出她扮“玫瑰女”时那种“焦虑的常态”,似乎不解为何世上一帮豪强没等榨尽她身上的油水,就下毒手将她暗害了。
红颜易逝,山河终古。于今从马蹄瀑放眼美国一方的彩虹瀑,阳光下常现彩虹,确实名不虚传。夜色朦胧时,河岸几套探照灯聚射辉耀,将瀑布映得通明,一番海市蜃楼的幻象。
静听尼亚加拉急流的哗声和瀑布倾泻的轰响,游客置身于世界上最悠远无尽的仙境。1885年,安大略当局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从伊利古堡沿尼亚加拉河岸直达安大略湖畔的大公园。公园延伸56公里,中心地带称为维多利亚花园,装饰着由两万花簇拼成、直径达12米的大花钟,被邱吉尔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主日漫步幽径”。从公园回望瀑布,只见不时有游船满载身穿蓝色雨披的游客缓缓驶近瀑布底下的水雾中;另有一群群穿黄色雨披的游人从悬崖后钻隧洞至瀑落处,顶着雨淋近观奇景。听说,还有冒险者将全身密闭在一只小桶里,顺水从瀑布跌下深渊,虽幸存者甚少,但见密执安城一老妇竟能生还,至今仍不断有人跃跃欲试。
近50年,来此观光者日益增多,瀑布城也随之繁荣。与瀑布的自然纯洁相比,城里是商业化的色彩,散着金钱的气息,反映出现代文明的特征。早在《美洲游记》里,夏多布里昂就描绘过“那些贪图金钱和奢侈的商贾”,预告了“文明桎梏”的出现。
几世纪来,瀑布自身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马蹄瀑后退900米,依此势头,河水将渐渐聚流到加拿大一侧。百年过后,美方瀑布甚至会干涸。再者,美国在瀑布上游修造了几座大水电站,截走了巨大水量,也减弱了尼亚加拉河水的冲力,造成今日瀑布下岩层垒积,既加速了美方瀑布蜕化为激流的趋向,又危及到马蹄瀑的存在。一个专门委员会经调查后,哀叹颓势难挽,已无回天之力。早先印第安人在此与自然和谐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