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清明上河图》有了补全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清明上河图》有了补全卷
本报记者周庆
11月29日,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出一则惊人的消息:在流传过程曾被裁截后半部分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最近被一位名叫罗东平的干部补全。对这个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书画鉴定家们评价如何?
    专家鉴定
罗东平是辽宁省公安厅一位工程技术人员,自幼喜欢画画,今年40岁。他用5年时间,业余临摹《清明上河图》现存部分,又依据宋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等有关记载,在同一幅绢上创作了残缺的部分。补全卷与原作同高,为24.8厘米,全长1080厘米,比原作528.7厘米多出551.3厘米。
11月29日上午,在故宫漱芳斋的评审鉴定会上,国内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高度评价了罗东平的补全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当即收为该院藏品。
鉴定专家们是严肃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曾将补全卷在家中放了3天,细细品鉴,然后在画卷拖尾上留下鉴定意见,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印章。文曰:
“传世北宋名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千年以来赝本何只百数,而以有金人张著题后者为真迹祖本,今藏故宫博物院,绢素尚称完善,惜末尾似早为人裁截若干,余曾为文论之。沈阳东平罗君,费五年岁月临摹今存之卷既迄,更遍考历来有关宋时汴京当日胜景结构种种,一一刻意续图于后,巧思精核,无复得第二手,出示惊倒,辄书此,以志赞赏。”
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古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亦称补全卷“技法精到,功力尤深,读之不胜兴奋之至。”杨先生还说:“余曾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有缘”。缘起何时何处?原来,解放初杨先生在沈阳清理由清宫流落沈阳的部分文物时,发现了《清明上河图》真迹,才使国宝得以保存至今。依杨先生考鉴,“原卷在流传中确残后半部”,故先生对罗东平补足全画深感欣慰。
    补画缘起
国内这些一流古书画鉴定家关于原图残缺的意见,罗东平先前并不知道。罗东平是看到1985年4月出版的《中国书画》上的一篇文章,才逐渐产生补画念头的。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风俗画家李凌沧先生的《风俗画漫谈》。文章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由城门而进入城关,是画卷的第二个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正当我们欣赏得入神时,画卷却戛然而止了。据我推想,这幅名作经过千余年的辗转流传,后半截已经佚失,或为奸商截去,另成一卷出售牟利也是可能的。”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是真迹半存,岂非千古遗憾!罗东平拜中央文史馆馆员冯忠莲为师,学习摹写原作。冯忠莲所临《清明上河图》是古今摹本中保持原作风貌最好的,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作为原作的替代品使用。罗东平可谓得其真传。
    所补内容
罗东平补《清明上河图》与临摹不同,是一种高难度的创作。记者请他解答几个心中的疑团。
依据什么选择1080厘米为全卷长度?
罗东平:这是补画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我先是问自己,如果张择端在世,他本人会补多长?他曾是翰林图画院待诏,多年生活在汴梁城,一定会充分表现京城的繁盛。而目前真迹从右至左,画了郊外、城郊、入城三部分,末尾过“赵太丞家”,应该还有城内、另一端之城郊、城外,才算全璧。我因此决定把画卷延长一倍。考虑到108是古代传统风俗中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故全画长度定为10.8米。
《清明上河图》版本很多,台湾有9个本子,美国有5个本子,法国有4个本子,英国、日本各有一个本子。你如何确定补全卷的画风、色彩、构图?
罗东平:许多赝品画的是北宋苏州的景观,故被称为“苏州片子”,并以重彩来表现,其实张择端原作为淡彩,我自然选择淡彩。张作线条极为丰富,界画也并未用界尺,而是徒手画出。所有赝品在这一点都失了算。我同意冯忠莲老师的这一判断,故构图接近原作。此外,补全卷绢本底色我选择了白绢原色,但却做了破损痕迹、污染痕迹和沙眼痕迹,使全卷浑然一体。
张择端后半部真迹已佚失,你补画的内容有哪些?
罗东平:我补画的主体为汴梁城内情景,城郊为陪体。为使城郊部分与前半部不重,我画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把著名“四大发明”中宋代的发明与著名画卷相结合,将更增添名作的艺术魅力与史料价值。城内部分以穿城而过的汴河两岸为主要塑造对象;焦点选在汴梁最繁华的街道——御街,这是东京第一街。确定了街道,才能确定建筑;确定了建筑,才能确定人物活动。张作以画劳动人民为主。我的补作对劳动人民以“露”的艺术手段创作,对皇家及达官显贵以“藏”的手段描绘。此外园林、树木、船类、桥梁的技法、风格如旧作,内容却各有创新。
不论你补画了什么内容,你必得围绕原作的主题。在这一点上你是如何处理的?
罗东平:郊外部分的设计思想是“点题”。设计了一组3人去扫墓,点明节气为“清明”。设计一组近景纤夫拉纤,逆流而上,点明“上河”,设计一组远景纤夫拉纤,船渐行渐远渐虚,使观众欣赏到这里真正有一种“画卷到此结束”的感觉。我的理解,“上河图”之“上”字,是整幅画卷有一种往上游而去的动势,这是中国画构图所讲究的。
据记者了解,罗东平在补全《清明上河图》之余,又以手卷形式创作了6个附卷,分别为北宋东京最著名的皇家园林艮岳、延福宫、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含芳园。这样,他觉得心中踏实一些:张择端图中北宋东京盛景终于可供今人、后人一睹为快了。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