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民工们:不妨留下过个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5
第4版(要闻)
专栏:

  民工们:不妨留下过个年
本报记者何加正
李姓小伙子是在北京打工的安徽青年,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一股浓烈的思乡情绪就迫使他做起回乡过年的筹划。周围的同伴大致都有和他相同的心情和计划。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打算,造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民工大流动。为了保证春节期间民工流动有序,防止出现混乱,日前,国务院专门召集有关省份和有关部门开会,商讨措施,决定:一、对已经跨地区就业的民工,输入地区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想方设法将其中不少于60%的民工留在当地过春节,避免因大量集中往返造成“民工潮”;二、输入地区的用人单位,在春节后一个月内一律暂停招收外地民工,因为节后一个月是农民外流的高峰期;三、根据用人地区的需求情况,通过输入地区发放流动就业证和输出地区签发外出就业登记卡的办法,调控民工跨地区流动的总量,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四、实行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票价浮动的办法,努力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秩序。
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地缓解春运期间过分集中的交通运输压力。有些民工可能不理解:我们远离亲人,辛苦一年,好不容易等到春节,为什么希望我们留在当地过年呢?其实,国家是充分考虑到民工们的心情的,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回家和亲人团聚是人之常情。无奈,近年出门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已达2500万。人人打算相同,大家同时流动,而交通运输能力一时又难以有大的改变,这是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如果不加以解决,弄得不好,很多人可能不但回不了家,过不好年,甚至还会出点事情。正是考虑到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家能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国务院才专门召开会议,采取和实施以上措施的。
有几个数字不妨说给大家听听:1994年春节,前后60天时间,光铁路就发送旅客18539万人次,平均每天309万人次。这也许太抽象,说具体点,春节前后,南方铁路局的车站全部爆满,成都站高峰时日积压旅客6万人,郑州站日积压7万人。广州站最高日发送旅客11万人,比平时增长214.2%。列车拥挤不堪,普遍超员100%以上。定员118人的硬座车,最多时上了447人,有的一个厕所挤9个人。
大家可能都有上次春运期间颠沛流离的痛苦经历,回想起来仍然不寒而栗。记者在录相资料片上看到,一座座万人攒动的车站,民工们或坐或躺或拥挤地排着队,吃不好,睡不好,几日几夜买不到票。列车上没有插足之地,甚至行李架上、座位底下都有人。有的人单腿独立几小时。那旅途的艰辛实在令人心碎。你们的父母、亲人看到那样的情景,想必也会劝你们留在当地过春节的。有人说,国家为什么不多建些铁路,多发些列车呢?要知道,铁路修得再快,也没有汹涌而来的民工潮快。事实上,铁路部门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运力。列车员们常常连续跑车10多天,有的几十天回不了家,只好把孩子托付给邻居。想想吧,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况和服务精神!难道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吗?
据铁路部门分析和预测,即将来临的春运,铁路客运量比1994年还要大。前后60天当中,有可能突破2亿人次,比1994年春运还要多出1500万人次,日均需多运25万人次。面对这样一个形势,不采取措施怎么行呢?目前所能采取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措施了。而这些措施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广大民工的理解和配合。
当然,这一工作更需全社会都来做,需要相关部门都来重视。首先是用人地区和单位,要顾全大局,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负责地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部署。光有口头上的重视还不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来。比如,如何组织安排好民工们的生产、生活,安排好他们的娱乐活动,使他们在当地同样过上一个欢乐愉快的春节;企业如何分期分批给民工们放假,及银行、邮电部门如何保证民工们的汇款能够及时快速地到达亲人手中,等等。没有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没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其次是劳务输出地区也要积极做好工作,即做好民工家属的工作。比如慰问民工家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等等。安徽省有关领导同志已经表示,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还准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发一封家书、一封电报,打一个电话,让在外的亲人安心在外。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国务院的各项措施是能够得到广大民工理解和支持的。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即将来临的春运状况定能有所改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