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决策科学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5
第5版(理论)
专栏: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决策科学化
刘云山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决策民主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指导决策,才能做到决策的民主化,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要体现群众意愿,代表群众利益,因此,我们的决策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从群众中来,就要在决策前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决策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回到群众中去,并在群众中扎根。党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决定,就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中央领导亲自到农民中去,倾听农民的意见,针对农民负担加重、农业生产萎缩、农村工作弱化的实际及时做出了决定,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复苏,农村社会得到发展。
倾听群众的意见要注意广泛性。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行各业都要顾及,特别是一定要注意听取最基本群众的意见。我们说的最基本群众,主要是工人、农民、战士、一般知识分子。要经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熟悉他们的情况,清楚他们对党和政府最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这样,我们的决策就有了最基础的依据。有一种说法,认为工农群众,一般知识分子水平低,说不了什么,谈不出见解,因此在一些重大问题决策时往往忽视听取他们的意见,或者只是听一些能说会道者的意见,这是不全面的。其实,我们讲从群众中来,未必非要让群众提供成套系统的意见,也不单单是从群众中采集一些素材,关键是要了解他们的基本态度,基本看法和基本倾向,也就是倾听他们的呼声,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呼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脉搏。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忽视。
听取群众意见,要强调一个“深”字。就是说,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沉到社会最下层中去。像地质队找矿一样,富矿往往在地层深处而不在表层,浮在上面蜻蜓点水,走过场,图形式的“深入”是万万不可取的。要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情况,要听到群众的“肺腑之言”,光靠例行公事式的座谈会是不可能的。必须到农民炕头,到工厂车间,到知识分子家里和他们无拘无束地、心平气和地拉家常,交朋友,促膝谈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中央在一些重大问题决策上,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的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比如,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做出决定前都要进行广泛的调查。像十四届四中全会形成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提前组织了强有力的调查组,分专题到各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然后对调查成果又进行了较认真的研讨,形成了丰富的研讨成果,为中央决策提供了依据。当中央决策初步形成以后,又返回到群众中去征求意见,到实际工作者中去征求意见,这样中央的决策来自群众,有时代特征,有针对性,有操作性,从而为全党、全国人民欢迎和接受。决定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
    二、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
坚持“实践出真知”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是使决策正确的重要保证。
坚持“实践出真知”,首先指的是决策的内容要来自实践的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和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比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就是当时一些地方的农民从实际出发,自己创造出来的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对这一新生事物,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经营形式,究竟允不允许存在,应不应给予肯定?能不能在全国推广?实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题目,需要中央做出郑重的决策。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了农民的经验,及时肯定了农民的伟大创造。小平同志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因为这一决策是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和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它受到了亿万农民的拥护,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还有一层意思是,在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抓试点,抓典型的工作方法。因为有些决策,虽然是从实践中来的,但是在更大范围内是不是可行,还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需要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为了避免决策失误,我们的决策在未正式出台前要经过试验的程序,即便我们的决策已经正式出台,在重大问题上也要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办法。比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必须经过试点,先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试点,然后再向面上推广。通过试点检验决策是否符合实际,会遇到什么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使决策更正确、更完善。
真知是在实践中取得的,正确的决策是从实践中来的,靠个人的聪明才智,靠个人拍脑袋,靠已过时的经验,靠书本上讲的来决策都是不可靠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我们实施民主决策的正确途径。
    三、坚持尊重科学的原则
决策的民主化与决策的科学化是紧密联系的。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科学化是民主化的目的。我们强调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决策合乎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应尊重科学、尊重人才。
尊重科学,首先是决策者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比如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就要考虑国情、省情,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到与之紧密结合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要考虑到物质文明建设,又要考虑到精神文明建设。比如在研究制定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时,就要按照科学规律全面配置产业结构。既要考虑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又要考虑到第三产业,既要考虑到基础产业,又要考虑到深度加工产业。还比如发展乡镇企业,既要考虑到当地资源开发利用,又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既要有速度,又要重效益。那种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做法是与科学态度相违背的,是应坚决予以纠正的。
尊重科学和尊重人才是联系在一起的。强调决策中尊重科学,重要的是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近年来,不少地方成立了专家学者咨询机构,凡重要决策都倾听专家们的意见,或者决策后首先拿到专家学者中去论证。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把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当做形式,而并没有真正听取他们的意见。中央在三峡工程的决策中,反复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反复组织专家学者论证,为全党全国民主、科学决策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坚持大局为重的原则
科学的决策必然是符合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决策。因此,在实行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中,就要求决策者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地方与中央、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大局为重,自觉地主动地服从整体利益;在决策时,要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国政策和发展的大局之中来考虑,而不能无视大局,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置全局利益于不顾。
那么,什么是大局呢?对于我们的决策者们来说,首要的大局就是指导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各级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当然包括我们的决策,就是要毫不含糊地统一在这个大局下。每进行一项决策就要考虑是不是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不是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是不是坚持了改革开放。而且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遵循、来坚持,使我们的决策不折不扣地服从于服务于这个大局。其次,我们当前要遵循的大局就是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二十字工作大局。这是党中央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党全国的工作实际提出来的涵盖全局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在进行部门决策和地方决策时,当然要严格统一在这个工作大局之下。最后,要维护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中央、国务院的权威。这一点是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成员有没有大局观念的表现,也是共产党员党性强不强的表现。
坚持大局为重是不是与民主决策自相矛盾呢?不矛盾。因为,大局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有利于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决策当然是决策民主的体现。假如我们的一项决策可能对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全局利益是有损的,那么,这个决策能说是正确的民主决策吗?比如去年中央做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是从全党全国的大局出发做出的,是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的,而对于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如果为了局部的利益做出有违中央决定的决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纵然你的这些决策给你那个部门、地区带来点好处,也得到你那里的群众的拥护,但从总体上讲,从全局意义上讲,你的决策是错误的,也并没有真正体现民主决策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