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怎样保护真品——营养保健品座谈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6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连续报道

  怎样保护真品
——营养保健品座谈纪要
邵红张锦力
本版11月22日发表了《营养保健品谁是真的》一文,在社会引起反响,近日,根据部分厂家和消费者之建议,本报经济部与中华工商时报市场新闻部,邀请卫生部、国家工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和部分营养保健品生产厂家,围绕营养保健品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真品展开了专题讨论。
 不仅要打击假冒伪劣,更要制止部分营养保健品厂家的误导式宣传。
新大地营养保健品公司副总经理李德来认为,这两年打假有一个误区,认为打假就是打击那些没有生产批号,没有标识的假冒营养保健品,其实,对营养保健品市场危害更大的,恰恰是那些既有批准文号、又有专家鉴定,甚至还拥有各种国内外大奖的厂家对消费者宣传上的误导。
时下保健品广告最突出的特点是,厂家把它的疗效范围和使用者范围尽可能地扩大,有一种疗效者,敢在广告上打10种疗效,结果骗了一把,捞了一把,可是整个营养保健品市场的信誉却被毁坏了。消费者代表秦金跃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调侃“要想保健品卖得好——说说疗效、发发小报,专家学者胡说八道”。与会者分析认为,正是广告宣传中的夸大其词,造成了消费者对产品预期心理与产品实际疗效产生了较大的距离,从盲从到拒斥营养品的误区,所以,打假应把制止这种宣传误导放在首位,首先管住媒介。
 营养保健品的认证标准亟待科学化、规范化,消费者也应自我保护。
要想扶优汰劣,首先要解决谁优谁劣的问题,要判定谁优谁劣必须得有一个衡量的尺子。在认定营养保健品上,存在不少漏洞。卫生部食品卫生处查峰指出,目前许多营养保健品都是在中国古代的一些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应当承认这些秘方、验方起到了一定的祛病保健作用,但它们绝大多数是凭医生的感觉来鉴定药性,鉴定的方法很不科学。正因如此,对这类营养品的识别认定,迄今还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标准。目前对人参、绞股蓝,蜂王浆等保健作用已有了验证依据,而时下流行的“鳖精”、“珍珠口服液”等制品究竟对人有哪些保健作用,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还无从验证。天磁集团聂文龙主任认为,国家权威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的评判标准,有了标准,裁判才能依法进行。
有些厂家认为,在目前标准还未科学化、系统化的市场中,消费者主要应靠增强保护意识来保护自己。中国消费者协会办公室主任杨克认为,目前社会上有种错误的倾向,每当出了问题,生产厂家总爱把责任推到消费者素质不高上。消费者应当注意自我保护,但如果我们的消费者对琳琅满目的保健品疗效都可以自我鉴定,那他们就不是平常意义的消费者,而是专家了。
查峰介绍说,明年我国可能推行DNP方法,即在营养保健品有效成份不能测出时,将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选样和加工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形成进行检测,这一措施也许会对营养保健品市场的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
 要解决裁判公正地依法裁判,也要解决谁来监督裁判的问题。
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黄明达认为,对于保健品市场的管理,不是卫生部或其他某个部门可以单独承担的,它涉及轻工、化工、医药等多个部门,他建议卫生、医药、轻工、工商、消协和媒介以及优秀生产厂家和消费者进行联合行动,只有全社会都来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状况。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孙玉琢指出,要保真打劣,其权威是裁判,现在消费者对裁判也不相信,原因是有些裁判为了私利,没有进行公正的裁判,而是为那些伪劣产品开绿灯。因此,目前有个谁来监督裁判的问题。三鸣公司张文说,对裁判的监督不能光靠人,重要的是靠法规,为什么高考出题到判卷管得公正,关键在于它的规则订得好,如果保健品的检验事先也由公证部门公证、编号,像封闭判卷一样检验者并不知道所检验产品的厂家究竟是谁,大家的意见肯定会少些。金王营养保健品公司总经理钱勇夫说:“保健品市场的规范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对它的治理,既不能过分理想化,也不能认为无所作为,目前关键的是迈出第一步,比如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尽快制定出监督检验的一些规则,逐步完善对营养保健品的监督管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