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改变“三不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7
第2版(经济)
专栏:建设行业协会述评(下)

  改变“三不顺”
本报记者鲁牧
据专家分析,当前工业行业管理实际上存在着行政性行业管理、企业性行业管理和中介性行业管理3种形式,而这3种形式都有待于深化改革。
行政性行业管理,是指仍由政府专业经济部门进行的行业管理。在新形势下,它往往把计划经济管理方式搬到市场经济中来,实质上还没有跳出部门管理的那一套。可喜的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化学工业部等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新职能,积极探讨如何从微观管理、部门管理向宏观管理、行业管理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性行业管理与中介性行业管理是有原则区别的。前者对企业或明或暗地仍有行政职能,“婆婆”身份依然存在;对国有资产仍有行政管理职能,“老板”身份也还存在。而这与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相悖。
被称之为企业性的行业管理,指的是由政府批准组建的全国性行政公司进行的行业管理。这些行政性公司既组织公司生产经营,又担负部分行业管理职能。成效如何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10年实践很有代表性。
据介绍,1983年成立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一直承担经济实体和行业管理双重职能。这种体制不但形成了政企不分,而且导致行业管理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苦果”首推行业宏观调控难以奏效,重复建设屡见不鲜。以铜杆线生产为例,全国生产能力已达百余万吨,而1990年仅生产15万吨,开工率只有14.2%,大量生产设备闲置;预测至“九五”末市场需求量为54万吨,半数生产设备能力仍将被闲置。此外,钨、锡、锑等一批热点矿山被滥采乱挖,屡禁不止,资源破坏相当严重。进出口多头对外,难于协调,导致出口产品售价大幅度下跌,钨金矿过去1吨卖140美元,而今只能卖到40美元左右,“肥水流入外人田”。因此,他们下决心贯彻执行政企分开原则,积极筹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以实行有效的行业管理,同时将总公司办成真正的经济实体。
中介性行业管理是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在国家指导下进行的行业管理。与上面两种形式相比较,它是属于革新型、开拓型的行业管理。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上,上海塑料行业协会的创新初显端倪。
1987年上海行政性公司解体后筹建成立的上海塑料行业协会,是打破条块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的社团法人。1992年,政府以市经委、计委、建委、科委等综合部门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行业指导小组的形式,加强对协会的支持、指导。指导小组不设机构,1年只开几次会,听取协会有关行业规划动向、调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行业发展的关键与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技术经济市场信息的汇报。
按照改革的要求,现有工业行业协会,除了轻工、纺织两总会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真正成为转轨的“先头部队”之外,为数不少的全国性、地方性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着地位、职能、体制“三不顺”的问题。“名不副实”者有之,降为一般“联谊会”者有之,“名存实亡”者也有之,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看来,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改变“三不顺”很重要。
强化行业管理立法,使行业管理步入法制轨道,是实现有效行业管理的保证。通过诸如《行业管理法》、《商会法》、《行业协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订,确立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职能范围与组织体系,才能使行业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
目前,众多行业协会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充实年轻有为的干部力量,力克机关作风,防止协会成为企业的“新婆婆”,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努力把行业协会办成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具有权威性、自律性的社会团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