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中法合资建“王朝”公司始,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已十五个春秋,累计引进外资近七十五亿美元,农产品年出口近一百五十亿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农业——从田野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8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综述(上)

  从中法合资建“王朝”公司始,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已十五个春秋,累计引进外资近七十五亿美元,农产品年出口近一百五十亿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农业
——从田野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夏珺
    三个阶段
提起“王朝”葡萄酒,几乎无人不晓。你可知道,中法合资的天津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正是我国农业系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她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开端。那是1980年5月。
农业的对外开放与全国的对外开放踏着同样的步伐,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1980—1984年为起步阶段,1984—1988年为快速增长阶段,1990年后进入了全方位稳步发展阶段。据农业部统计,截至1993年底,我国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已达3000多个,累计引进外资74.7亿美元,同时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利用外资是农业对外开放的“重头戏”。外资来源主要有四种:国外贷款、国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国外贷款是利用外资的大头,累计已达36.5亿美元,几乎占农业利用外资的一半。国外援助主要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规模虽然不大,但项目较多,达300多个。外商投资建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已达26亿多美元,份额占到35%。外商其他投资主要是以补偿贸易、来样、来料加工等方式进行的投资。
据农业部门介绍,外资的投向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乡镇企业,占农业利用外资总额的3/4左右。从地区分布来看,多在东部和中部。
    四大成效
有资料表明,1978年—1992年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9%,而同期世界农业年均增长仅为1.8%。1978年以前,我国农产品在世界上占第一位的只有烟叶一项,而目前我国粮食、棉花、牛羊肉、水产品、水果和油料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外开放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多渠道引进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农业投资的不足,支持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80—1991年,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累计总额为499.3亿元人民币,1982—1991年,全社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为1814亿元人民币,而差不多同期农业利用外资的总额为70多亿美元。不难看出,农业利用外资在农业基建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外资不但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还带动了地方、集体和农户的自筹配套资金向农业倾斜,强化了贫困地区和薄弱项目的建设,办成一些该办、想办但一直无力办的事情。如利用世行贷款完成的“华北平原农业开发”项目、“南方红壤改良”一期项目等对我国改造中低产田、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加快了我国农业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十几年来,共引进了十几项效益在10亿元以上的技术成果,引进了粮、棉、油、水果、蔬菜、牧草、水产及畜禽种苗等10余万份品种资源。这些科技成果的引进,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黑龙江垦区项目,利用世行贷款从美国、德国引进先进的农业工程机械后,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北京等一批大中城市引进国外机械化养鸡技术和设备,基本实现了蛋鸡自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10年间增加农业效益近600亿元。
第三,扩大了农产品出口,从1991年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149.3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2%,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左右。乡镇企业和农垦企业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农产品出口的扩大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第四,农业系统到境外投资与合作近年来发展较快。一大批乡镇企业、渔业企业、农垦企业走出国门,直接开展国际投资与合作。远洋渔业总规模已达900艘,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远洋渔业队伍,去年创汇2.6亿美元。乡镇企业境外投资额也已达400亿元,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同外国公司直接竞争的企业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