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今日老挝人——老挝正走向世界(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9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今日老挝人
——老挝正走向世界(下)
人民日报代表团
老挝绝大多数人笃信佛教,人人皆兄弟,是他们的信念。尽管这几年老挝开始对外开放,但老挝人还是那样纯朴、真诚。
随着革新开放的发展,老挝人的一些观念也悄悄地开始改变。与其他国家一样,青年人容易接受新东西;而变化,往往从细枝末节中透出。街上,在传统的服装群中,已能见到不少进口的牛仔服,穿着新潮、发式新颖的摩登男女骑着外国最新摩托车潇洒奔驰。国外那些“天王”歌星、舞星、影星也开始“闯进”老挝,“我爱你”、“我只爱你一个”之类的歌词也已挂在一些姑娘的嘴边。11月4日晚上,我们应主人邀请去万象市一家叫“蓝星”的中档歌舞厅参观。舞池里几十人在跳舞。乐曲节奏舒缓优美,舞者轻移莲步,慢翻手掌,气氛祥和,宛如做佛事一般。突然间,乐队擂起响鼓,敲起大钹,长发小伙叉开双脚,摇摆腰杆,拨拉起吉他,人们随着震耳欲聋的器乐声,扭动腰肢,颤动双手,狂舞了起来。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您有置身香港某歌厅之感。
仔细观察,老挝人确实在变。这变化,首先从城市开始。今日的老挝人已经认识到,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依靠自己去奋斗。11月7日中午,在琅勃拉邦市,我们没有事先通知,便闯进了椰树丛中的一座欧式漂亮民房。正在吃午饭的爷孙四人立即离开饭桌泡茶,热情接待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这是一个六口之家,儿子踏三轮摩托车,儿媳在外地跑服装生意,大孙子参军,二孙子搞建筑,小孙女读高中。这新房就是他们自己挣钱盖起来的。这样的新房在市里到处可见。尽管屋里的陈设仍很简陋,但这些普通人家毕竟在富裕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当然,在老挝,还有一些眼光看得更远、更深的人,他们的“野心”更大。在琅勃拉邦省府附近,我们访问了一家银器店,老板叫铁平,67岁,雇有15个工人,房后部是打制银器的作坊,前部是店面,祖上传下的手艺,40多年了,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他不断增加花色品种,生意很红火。他的工艺品从没有翻跟头似的侃价,他说,我靠的是品种、质量,他是精明的。
这变化,现在也悄悄地在农村进行着。11月4日,我们驱车在离万象市63公里、南俄河畔的班海村停脚。著名的13号公路由此通过,公路两旁,有许多村民开的小百货店、饭店,几个卖烤肉串的姑娘在向客人兜售。副村长万品说,我们农村要发展,就要有人才,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们村有小学,校舍是大家捐钱出力盖的,老师的工资比干部高,很受大家尊敬。这些祖祖辈辈的庄稼人已经看到农村变革的关键问题了。
要说农民有经商意识的还得数琅勃拉邦市郊、南康河畔的乳崖村了。乳崖村有168户人家、1060人从事编织工艺品。村里有好几个工艺品商店,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简陋大商场。我们进了大商场,简直就是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几十个摊位出售各色锦布,此起彼伏的女摊主们的叫卖声,让我们真是应接不暇。她们还不时来几句英语,或者来几句生硬的中国话,或者干脆拿出计算器同我们讨价还价,与同行竞争。据说她们已经从外国游客手中赚去不少钱了。这些立根于古老土地上的村姑,比起大城市的商人都毫不逊色。
革新开放的春风正吹进这个古老的内陆国家,人们的观念正在更新,人们的眼界正在拓宽。今日的老挝人正在走向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