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郭桂华效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郭桂华效应
胡文军
在荆楚大地,郭桂华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湖北车桥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10年间,使这个仅160万元资产的小作坊式小厂的固定资产和产值分别增长了47倍。去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4亿元,利税达1400余万元,今年1至10月,公司产销又达亿元,效益居全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前列。企业的飞速发展被人们称为“郭桂华效应”。
  负债技改
1984年4月,郭桂华到湖北车桥股份有限公司上任,看着稀稀拉拉趴着的几十台设备、单一的产品和少有热情的职工,他决定负债进行技术改造,开发“东风”系列新产品,营建“出口、配套、维修”的市场营销体系,让企业走专业化、大规模道路。
1986年,郭桂华力排众议,冒着掉“乌纱帽”的风险为仅200余万元资产的企业借款近1000万元,引进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美国格里森齿轮加工设备,提高了主导产品EQ140主、从动螺旋锥齿轮的质量和产量,奠定了企业的发展基础。
“七五”期间,他和财务副总经理一起东奔西走,筹资近2000万元投入技术改造。进入“八五”后,郭桂华再次冒险,负债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美国格里森双曲面齿轮机、奥地利艾协林公司可控气氛热处理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和项目。10年来,湖北车桥股份有限公司走引进和自我改造的道路,相继建成了EQ140型前后桥总成、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和农用运输车等10条专业生产线,企业形成了年产各类前后桥总成10万台套、各类汽车齿轮15万件、农用运输车3000辆的生产能力。
10年后,郭桂华梦牵魂绕、苦心构筑的营销网点已遍布全国,180余个新老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他又把更多的产品推入了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泰国等国际市场。
    痛换机制
观念新则企业兴。郭桂华锐意改革,连连推陈出新,为企业建立了一个被人们誉为“车桥模式”的新机制。
1986年,郭桂华推出了当时堪称惊人之举的三项制度改革: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聘任制,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实施多种分配方案,收入向一线工人和有贡献人员倾斜;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从1986年至今,已有包括他爱人和两位副总经理爱人在内的300余名员工被“炒”离岗,有包括一名副厂长在内的30余名中层以上干部被解除职务,企业内部形成了“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良性循环。
1987年,他决定“分裂工厂”,实行厂内模拟市场。企业内设立内部银行,各车间、分厂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各单位之间物料转移视同市场上的买卖关系。此举一出,各单位由过去只重产量,转而产量、质量、销售、成本并重,形成了人人关心市场,个个关注效益的局面。
新体制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企业效益连续10年雄居荆州地区机械行业榜首,连年被评为湖北省机械行业效益先进单位。
    节俭、勤奋及其它
出差时,郭桂华“小气”得令朋友吃惊:住小旅馆吃小餐厅打面的。但他也有一掷万金的时候:十年来,他掏出200余万元进行智力投资,委托武汉工学院、宜昌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公司培养了2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并率先购入数十台计算机用于工程图纸设计,在生产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10年来,“郭桂华效应”造福一方。他采取委托经营、技术指导、就近选择配套件等方式带动了当地17家工业企业发展,促使当地形成了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20年企业“老板”的经历,使郭桂华誉称满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明星企业家、湖北省优秀承包经营者、湖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等,而谈起管理经验,他却说得平平淡淡:“几乎每个人都能管好企业,关键看其责任心如何。责任心差,可潇洒一时;责任心强,则可风光企业于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