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叙以谈判步履维艰——评克里斯托弗中东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0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以谈判步履维艰
——评克里斯托弗中东之行
本报记者吴文斌
提要:克里斯托弗的第6次中东之行收效甚微;叙以双方在撤军、和平问题上的立场相距仍远,实质性谈判短期内仍难以开始。  
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为打破叙以谈判僵局,重新启动叙以谈判进程,于6日至8日先后访问了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加沙。这是他在今年内对中东进行的第6次访问,也是在美国中期选举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其首要任务是会晤叙以领导人,力促双方早日恢复华盛顿双边谈判。
在克里斯托弗的斡旋下,叙以领导人已同意停止有碍和平努力的相互指责。舆论认为,克的努力虽然未能使叙以双方马上恢复和谈,但为两国大使恢复华盛顿谈判奠定了基础。
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巴以和约以谈判先后取得突破之后,叙以、黎以谈判能否取得突破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叙利亚的立场是:坚持在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及“全面撤军换取全面和平”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真正的和平。以色列迄今拒绝作出全面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承诺,同时要求叙对“全面和平”的含义做出解释。
目前,双方仍在撤军期限、撤军范围、关系正常化和安全安排四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关于撤军期限,叙利亚要求以在数月或1年内全面撤军,以则坚持3年—5年;关于撤军范围,叙要求以军全面撤至1967年6月4日前的边界线,以则要叙效仿约以协议,在归还叙对戈兰高地主权的情况下,“以土地换土地或租赁”的方式,继续占领边界地区的几个战略高地;关于关系正常化问题,叙坚持只有在以全面完成撤军之后,叙以才能建立全面正常关系,以色列则要求在以撤军第一阶段一开始双方就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关于安全安排,叙要求以在双方边界两侧建立面积均等的安全区,以色列则要求把安全区全部建立在叙利亚边界一侧,并将叙的军队削减到14万人,与以军人数相同。
在谈判方式上,叙利亚采取了不同于巴以自治谈判先就原则框架达成协议,而后又谈判细节问题的做法,坚持原则和细节问题一揽子解决,不留尾巴。由于双方立场和主张相去甚远,致使叙以谈判一直踟蹰不前。
看来,叙以和谈的道路仍坎坷不平,要取得进展还有待于双方特别是以色列方面在一些问题上显示出更大的灵活性。
(本报大马士革12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