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如何看待高价生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0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如何看待高价生现象
本报记者张善菊
现如今,在一些大中城市,重点中学招收高价生已不算新鲜事。对于该不该收高价生问题,社会各界见仁见智,发表过不少意见,现在仍在探讨之中。当记者最近就这方面的情况采访时,发现学生和学生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心态、反应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重点中学门前,记者问穿着一身高档职业装来送儿子入学的母亲,有没有为儿子上学交钱。她说,交了几万元。记者又问:“你觉得学校收得多吗?”她说:“多也得交,培养孩子不舍本不行。”在另一所学校门前,记者采访了一对母女。母亲说:“女儿考学前,我们比她还紧张,怕她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得花几万元去买学上。我和她爸爸就是那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哪儿去凑几万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争气,自己考上了。要是考不上,我们借钱也得让孩子读高中!”
为什么要交这份钱?学生家长们的心态又各不相同。
之一,上大学是孩子的最好前程。大部分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读好中学,才能考上大学;只有读了大学,孩子才有好的就业机会,才会有美好的前程。所以,他们在为孩子寻找学校时不惜代价。
之二,让自己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实现。一些家长因年轻时没读多少书,在日后工作中,尽管很努力,也取得一些成绩,却因没有文凭,在提干和晋级中受挫。他们认为,自己这辈子吃了不少没有文凭的苦,如今年龄大了,缺憾已无法弥补。孩子不仅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自己理想的延续,一定要让自己的理想在下一代身上实现。为这,他们舍得花钱让孩子上所好学校。
之三,补偿欠孩子的感情债。一些家长或由于平时工作紧张,或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很好地照顾孩子,良心上觉得欠孩子的太多。为孩子拿点钱,可以让自己对孩子的负疚感减轻一些。
家长们这种花钱为孩子买学上的做法,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位家长说:“花钱为孩子买学上对孩子成长弊多利少,我不赞成。今年我孩子参加高中考试时,由于作文跑了题,分数落下来,只能上一般学校。孩子的初中老师认为,我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去一般中学太可惜,建议我们花点钱,让孩子上重点学校。我们没有这样做。升学考试是对孩子智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全面检验。孩子没考出平时成绩,暴露了他心理素质差的问题。我们要让他永远记取这个教训,让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另有一位家长说:“我孩子考学时只差一分没进市重点高中,有人劝我拿钱让孩子进去。我想,与其让他到重点学校当‘凤尾’,不如让他去一般学校当‘鸡头’。别看一头一尾,感觉可大不一样。结果,孩子按自己的考分上了一般中学后,学习成绩在班上常是第一名,所以自信心很强。而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以后做事样样都不用愁。”
一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认为,交钱为孩子买学上的好处只有一点,那就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学习机会。而它的负面影响却很多。许多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当得知父母为了自己上重点学校花光了多年的积蓄甚至因此债台高筑时,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将来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太对不起父母了。青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身心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承受过多压力的孩子,心理容易扭曲。在那些先富起来的家庭里,孩子对花巨资上学又作何感想呢?记者曾问过一位今年刚上初中的孩子的想法。他淡淡地说:“没什么想法。我是他们的儿子,他们不出钱谁出钱?反正我们家有的是钱。”由此看出,这样的孩子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因为他们得到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操心,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该如何应付,如何解决,而是全部推给父母,自己坐享其成。可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那时候,家长的庇护将变得鞭长莫及,而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孩子又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可能是很严重的,甚至是很残酷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青少年的成才之路很多,大可不必都挤上独木桥。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现实的经验为孩子们的未来作出抉择也未必明智。教育、引导孩子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健康心理和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更重要。知识方面的缺陷容易弥补,而性格、心理特点一旦形成,其缺陷很可能终生难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