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一增一减的学问——山东胶南市委书记王寿志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一增一减的学问
——山东胶南市委书记王寿志访谈录
本报记者宋学春
王寿志,男,1945年生,先后任公社副社长、党委书记,35岁当副县长,在省委党校学习两年后,又干了三年副书记、三年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又近三年。同农民兄弟结下深厚感情。他说:
我出自农家,又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喜、怒、哀、乐,我都有深刻的体会。多年来,我们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做文章。这一增一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我们以坚持对上负责和对农民群众负责的精神,把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农民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作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做到减轻农民负担与贯彻农业“两法”相结合,同时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减轻农民负担与事业发展的关系。我们在基本建设上不搞攀比,如乡镇驻地建设,绝不允许向农民集资,精简村干部人数。从去年至今,全市1033个行政村共减少村干部职数2614人,农民人均年负担干部工资额由原来的14.09元降为11元;农田水利建设,以投劳为主,投资为辅;今年,全市农民直接负担的村提留和乡统筹总额为3000多万元,人均44.8元,仅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7%,比1993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胶南成为全省减轻农民负担的先进典型。
根据胶南70%的山区丘陵地的实际,我们下大力气抓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目前,多种经营已发展到种、养、加工、贩运、开采、建筑、劳务输出等九大行业60多个门类。各乡镇、村都从实际出发,各打各的优势仗,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初具规模,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重点村或专业村。有的村养鸡,仅此一项年人均收入可超1000元;有的村种苹果,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入1200元;从现在统计来看,今年初提出的多种经营人均增收100元的目标,不仅可以大大超过,而且已经突破200元。1993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1182元,今年能稳稳当当达到1500元。你说,一个农民一年能增收这么多,谁不高兴?
我们90%以上的干部来自农村,不能忘了农民,不能瞎摊派,而应该一片诚心为农民多办实事。(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