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别过故园建新家——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0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新闻

  别过故园建新家
——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见闻
本报记者罗茂城
1993年,随着西陵峡三斗坪大坝前期准备工程一声炮响,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开始迁离自己的故乡。
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和航运于一体的特大工程,其效益很大,但损失也不小。据了解,水库建成后,将淹没川鄂两省的21个县、市,搬迁近百万人。
三峡工程上马,使川东重镇万县市获得了一次发展机遇。万县市市长陈光国激动地向记者说,早在1914年,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中国门户之后,就把万县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过去繁忙的水陆码头万县市,与成都、重庆并列称为“成、渝、万”。没料到多年以后万县市衰退下来,与比较贫穷落后的涪陵、达川并称为“涪、达、万”。三峡水库虽然淹没万县半个城,而一个新万县又将在长江南北两岸崛起。
移民问题,是三峡水库建设的一个大难题。祖祖辈辈在此耕耘,在此繁衍的三峡人,将要告别家园而迁徙他乡。记者来到龙宝镇岩上村,为村民们在移民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家园的留恋又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打动。
岩上村有600多人。当村民们听说要搬离这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故土,全村简直炸开锅了。有到移民办哭闹的、有找工作测量队漫天要价的、也有死活不搬的。村党支部书记谭邦银花几万元盖起一幢二层楼的四合院,现因搬迁也将被拆掉,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可是几年的心血啊。
谭邦银深深懂得在这关键时刻作为党支书一举一动的分量。他狠狠心,带头拆除了楼房,然后又挨家挨户去做搬迁思想工作。
记者在涪陵珍溪镇舒家村一社采访,正碰上一位新迁来此的移民吴时波和帮他驾牛耕地的农民彭洪清。记者问彭洪清:“你对移民搬到你们这里来有何看法?”“欢迎,欢迎!修建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安置移民,大家都有责任。”问:“移民来了,你们土地不就少了?”答:“我们还可向山坡开发耕地。这块正在翻耕的土地,就是靠炸药炸山坡平整出来的。”吴时波告诉记者,他们全村有80多亩土地被淹。移民办补贴了他们11万元,舒家村为新迁来的外来户开发了150亩耕地,又修电灌站,还栽种了不少果树。吴时波一家4口人,分到400株锦橙,去年部分挂果,卖了两千多元。他说他对政府的安置很满意。
涪陵专员王鸿举对记者说:“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开发荒地,使每个移民有一块口粮田;另方面要抓好农村移民的智力培训,让其掌握1—2门实用技术,既能让他们谋生,又能让他们致富”。
到目前为止,涪陵地区已投入移民农业开发资金2193万元,用于移民新家园的建设。
建设三峡水库,川东名胜巫山、奉节、云阳等15个市、县将被淹,那些曾给人们带来美好畅想的古迹是否从此被大水吞噬?
记者欣慰地了解到,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等古迹都将得到妥善保护,丰都鬼城已做好迁至江对岸较高处王家渡的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