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通天岩·文庙·福寿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0
第8版(周末)
专栏:

  通天岩·文庙·福寿沟
谢明科卜谷韩振飞
在赣州城郊西北10公里处,有一座绿色玉带环抱的丹霞山峰——通天岩。在这两平方公里面积的丹霞地貌景区,从唐代末年开始,便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石窟寺的开凿达到鼎盛时期。丹崖万仞的绝壁之上,仍保留着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和摩崖题刻,为江南地区最大的石窟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忘归岩入口,一股徐徐的凉风伴随宋文化的遗韵轻轻地扑来。在长达1公里的风景区小道上,除错落有致的摩崖题刻外,便是端坐半空之中的万龛石佛。整个景区现保存有唐宋造像窟龛315处。唐代末年在通天岩开凿的八尊菩萨像,年代最早;北宋中期在通天岩山崖上开凿的500罗汉拱卫毗卢遮那佛的组群造像,规模最大;北宋后期的罗汉像、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一线分布;而南宋初年、朱氏在翠微岩施造的弥勒佛等造像,则是通天岩石窟摩崖造像的终曲。这些造像,都井然有序地分布于壁立千丈的悬崖绝壁之上。
遍布于通天岩丹崖绝壁上琳琅满目的摩崖题刻,是景区一大景观。通天岩景区现保存有摩崖题刻128品,时间上起北宋,历南宋、元、明、清,900余年未曾间断。
文庙在赣州市内,是个闹中取静的处所,踏入庙内就被一片幽静的氛围裹住。
赣州文庙在唐代叫紫极宫,宋代改名祥符宫,后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建,占地约9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昌宫、明伦堂。红石廊柱、异形雕花拱等,体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大成殿屋面采用瓷质高温黄绿釉瓦,并配以彩瓷宝顶和青花瓷屋脊及吻兽的作法,仅见于江西,就保存情况看,在全国亦似属孤例。
赣州城地下的排水沟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老一辈人常常以很有学问的口气告诉晚辈,地下的排水沟组成了两个硕大的草字,一个像福,一个像寿,所以叫福寿沟。
翻阅府志,福寿沟是900多年前的宋朝人所修建的水利设施,平时以排泄城市废水为主,汛期则能及时排除内涝,并可利用安装在江边出水口的水窗、防止洪水倒灌。靠了它,赣州城才能够吐纳有致,免遭了水患。用清代人留下的福寿沟图相对照推算,福寿沟的总长度不少于10公里。其规模之宏大,布局之合理、做工之精良,堪称为奇迹。(下图为通天岩)(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