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走入大自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0
第8版(周末)
专栏:荧屏热点

  走入大自然
董志敏
《走入大自然》已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为了拍摄这部电视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和林业部共同组成摄制组进入了西藏北部的“羌塘自然保护区”。这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也是最大的保护区,它东起唐古拉山,西到美马错,北至昆仑山,南接扎加藏布河,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面积25万平方公里。“羌塘”,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北方空地”。那里没有树,只长草。其核心地区有个可怕的名字“无人区”,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要进入羌塘的无人区,有很多条路。摄制组选择了东线:从拉萨出发,经那曲、班戈和双湖后到达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寨——嘎尔错。这样选择,一可尽览藏北全景,二可与“有人区”联络。嘎尔错乃无人区边缘,名在“有人区”,实为一“孤岛”,村外方圆几百公里之内,大野茫茫,不见人烟。
经过1300公里的颠簸,我们看到了嘎尔错:小村不大,一百来户人家,全部藏民。寨子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寨前有一大湖,湖名“嘎尔错”,小寨因此得名。问及“错”谓何意?答曰:“错”为藏语之“湖”,又问及“嘎尔错”何故湖水五光十色,答曰:此湖乃咸水、淡水兼而有之,又深浅不同,所以在阳光之下,变幻无穷。
小寨虽不起眼,却在藏北高原声名显赫。他们依靠集体的力量成为藏北第一富裕村,现在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实现了“人有房、畜有圈”的定居生活。人们已不再打猎,大家都知道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听说我们想拍野生动物,双湖特别行政区负责人次仁旺加自告奋勇:“我去!这一带我最熟,我们这儿有野驴、野牛、藏羚、狗熊、大头羊,还有獐子、旱獭和鼠兔,总之,共有哺乳动物38种,爬行动物3种,鱼类10余种……说实在的,我最喜欢动物,我还是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
“注意,前面到了野驴活动区”,向导提醒道。
果然,汽车冲上一块平坝后,便见天际处有十几个小黑点儿。“野驴!”,我高喊一声。“不,那是藏羚羊,藏语称为‘最’。你看它跑得多快,每小时可达80公里。它们喜欢集群,少则四五只,多则成百上千。再过半个月,也就是10月初,你就可以看到几千只羚羊由西向东迁徙的壮观景象。”向导介绍说。
“那儿有野驴!”,司机边喊边向左方打把。车头径直朝野驴奔去。野驴越来越近,已经看得清它背脊上特有的黑线。我曾见过蒙古野驴,眼前这种藏语称为“将”的西藏野驴比蒙古野驴体形更大,毛色更黄,黄中还带点儿红。这群野驴共有20来只。
我们进入无人区能拍到熊,是意想不到的,纯属偶然得之。
那天原计划去拍盘羊。西藏盘羊是羌塘高原上特有的珍稀动物,当地叫作“大头羊”,它形态奇特,雄羊的大角呈螺旋状扭曲、盘旋,故取美名“盘羊”,故而也成为我们拍摄的主要目标。
走近目的地时,已是海拔5100米。
就在这时,一声惊叫:
“棕熊!一只熊妈,还带了仨崽儿!”
顿时,大家就像吃了一副兴奋剂,高原反应马上飞至九霄云外。
我们在高岗设定了机位,拿出机器就拍。
回到拉萨,才知道我们所拍的棕熊镜头是何等珍贵:
“一窝儿有三只小棕熊!这在藏北野生动物的正式记载中还没有。藏北的棕熊通常带崽一两只,因为在高海拔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使棕熊的生育率很低。这次能发现三只真是一个重大发现,而且还有了直观真实的记录!感谢你们为西藏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西藏动物专家刘务林拍着我的肩膀表示祝贺。
可我的心情并不特别高兴,我总在想着那句过去在广播学院学到的话:“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包含了许多许多……”(图为棕熊)(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