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右江河谷新魅力——写在百色起义65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1
第1版(要闻)
专栏:

  右江河谷新魅力
——写在百色起义65周年之际
郑盛丰韦朗风
一条富于革命意义的河谷,如今正显现出经济开发的动人春色。
65年前,邓小平、张云逸同志正是沿着这条右江河谷,从南宁率部到百色,组织了那场史册留芳的革命起义。
今天,当我们回首1929年12月11日举行的这场革命的历史蕴涵时,更为这里现实中发生的深刻变化而兴奋。
    山地田园:无边新绿入眼来
“这里田园绿了,山地绿了,荒岭绿了。整条右江河谷,常年都变绿了!”北大毕业后已献身百色30多年的地区科委主任于英,概括了右江河谷的变迁。37岁的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李克,随口说出一组与此有关的数字——这条东西走向约200公里、涵盖人口逾百万的右江河谷,已种下的经济作物包括:40万亩甘蔗,35万亩冬菜,20万亩芒果,约10万亩香蕉,超过30万亩的油茶、油桐和八角……
这片片新绿,是百色老区向贫困宣战向山野进军的产物。加快开发右江河谷经济带,以推动百色老区脱贫致富。
    风流人物:各领风骚惹人爱
书写时代光辉篇章的,却是老区普通人。
韦五八,这位因家贫不能读书而以出生之年起名的汉子,够普通的了。10年前,他到百色市那壁乡大和村时穷得叮当响,如今,他成了拥有2000亩芒果园的“庄园主”,成为副村长并被聘为乡长助理。从经济到精神,他都不穷了。
周秀芬,田阳县那笔屯这位头扎红头绳的朴素女性,怎能想象她已靠种芒果致富拥有几十万家产,成为上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新闻人物呢?眼前的周秀芬,已不再是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妇了。
在百色地区表彰的“100富户”典型中,将会看到更多当今右江河谷的风流人物。
被称为“红军村”的田东县百谷村,当年几乎户户有人参加革命,如今全村330户又户户都在种冬菜,连83岁的老赤卫队员苏志忠家里也种了几亩,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30元。
商品经济的大开发,激发了老区人的自我充实精神。田阳县委书记黄定嵩欣喜相告:近两年全县有2209位农民自费读中国农业函授大学;正是这些新型农民,能够在冬瓜地里嫁接出高产西瓜来,能够使西红柿亩产达到闻所未闻的7.5吨。
革命老区的党员在经济大潮中个个也都是好样的。被评为地区20富村之一的田东县新州村,创造了“红旗党支部”称号,全村50个党员,47个是致富能手,党员户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720元。每个党员又帮助1—2家农户走向了致富路。
    放眼明天:美好画图催人绘
变化中的右江河谷是美丽的;而现实中的百色老区贫困面又是很大的——全地区12个县市,有11个属国家重点扶贫对象;350万人口中,按年人均400元钱200公斤粮的脱贫标准计,至今未脱贫的仍有百万人。
力争199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力争1998年全地区基本解决温饱,右江河谷达到小康;力争世纪末干部、职工工资福利依靠自身解决——百色地委和行署已明确提出近期3大目标。
潜力是巨大的。以芒果而论,今年6万亩初期挂果,已产果一万多吨,收入约6000万元。到本世纪末,几十万亩芒果挂果并进入盛产期,产量和产值就将被大大改写了。
再看冬菜。田阳县去冬种下5.8万亩冬菜,就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15元。今年整个河谷的40万亩呢?
潜力与希望不仅在地,在物,更在人——拥有新思维、掌握新技术致富的人。
明天的潜力正在发掘:由南宁经右江河谷西去往昆明的两条交通干线——南百二级公路已修通一半,南昆铁路组成部分的南百铁路明年可望通车;上通贵州下达粤港的右江河道正在整治以加大运力;程控电话又已开通百色所有县市和部分乡镇;坐落在右江河谷东段投资40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平果铝业基地又将全面投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