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井王人土里刨金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1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井王人土里刨金豆
本报记者刘杰
傍晚,我们走进井王村,只见几个农民在村头正挖坑栽杆,立“奔小康”的过街标语牌。领头的是村支部书记王兴章,他四五十岁年纪,个头矮壮结实,一副憨厚相,又透着干练精明。
井王人以农为本,生产发展得很快,诀窍在哪里?
老王笑笑,两眼扫向秋野,话语坚定而自信:“庄稼人离不开田地,井王有人少地多的优势,土坷垃里照样能刨出金豆子呀!”
几个农民停下手中的活,七嘴八舌地说:
“说得有道理,不过这还要看有没有个好领头的。井王村走上富裕路,就靠有了个好支部啊!”
“咱井王村在安徽省北部、灵璧县的南端,边边梢梢的没啥宝藏,就是砂礓黑土地多。这地怪得邪乎,干上几天,硬邦邦,铁板一块;蛤蟆尿一泡,又变成烂粘稀泥地。以前是十年九灾的井王村,自打八年前兴章当了村支书,干了几件大事情,才慢慢富了起来。”
“砂礓黑土地怪,怪就怪在水上,水弄好了,这地又肥得很呢!兴章一上任,就带领群众挖沟修渠,架桥造涵。他和村干部没日没夜地领头干,一连忙了3个冬春,修干、支、斗渠1万多米,建桥、涵、闸130多处,又修复、新建了两座电灌站。有了水,旱季作物改水稻,亩产七八百公斤。老少几辈子谁见过那么高的产量?今年遇大旱,7个村干部、6个组干部,日夜守水浇地,2500亩庄稼能增收三四十万元。”
“还有修路。井王村离大公路不到一公里,就因村路烂,没人愿意来。大前年,村里定下修路计划,人人出去挖砂礓铺路,连干3年,修了连接公路的干道,又修了6000多米的环村路。路好了,来做农副产品生意的也多了。下雨天,汽车、四轮车进不了别的村,来这儿收购,价格比平时高出好几分钱!”
“再说搞高效农业,村支部也是棋高一着。以往水稻产量是高,可卖钱又比不了花生。兴章带头种上几亩,一算帐,每亩收入比种麦、种稻高出二三百元。左邻右舍比着种开了,人均达1亩多。花生去壳卖仁,每亩又能增收三四十元。村里就统一架电线,买来剥壳机,机声隆隆,井王成了名声在外的花生市场。棉花提了价,井王人想种不会种,村里请来技术员,集中连片试种,副支书白孝忠带上专业队,统一打药,各户精心修枝打杈,现在亩产一百五六十斤皮棉,收入又高出花生一大截。这麦改稻、稻改花生再改棉,全是党支部点子鲜、引得准。砂礓黑土淘出金,老少爷们服气啦!”
“不过,井王人不知足,又办了农业服务大院、贸工农总公司,明年又要棉田里套种马铃薯,建成千元田。还规划了新村,要大办养殖、加工业,井王人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