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羊城晚报》连续撰文,论述广东企业家的——新经济伦理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羊城晚报》连续撰文,论述广东企业家的——
新经济伦理观
编者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巨变,在有形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广东“企业家”作为经济新伦理的实施者也正在逐渐成长。
《羊城晚报》从11月4日起陆续刊登文章论述这个问题,其中有《名牌+信用=现代赚钱秘笈》、《职业精神润物无声》、《人力资源无价之宝》、《赚了钱该怎么花》、《社会成本企业奉还》五篇。本版现摘登其中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近些年来,走向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使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家面对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赚到钱?赚了钱又该怎样花?
“想发财,靠乱来”的蒙昧时代正在过去。在《名牌+信用=现代赚钱秘笈》、《职业精神润物无声》、《人力资源无价之宝》三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讲究名牌、信誉”,“重视职业精神”,以及“人力为本、人力至上”的观点。
十多年来,广货北上被认为是市场一大奇观。广货真正的成功不仅是数以万计的电冰箱、热水器,而是随滚滚货流而来,深入人们脑海里的“健力宝”、“三九胃泰”、“太阳神”……这些名字,记住了名字就有了市场信誉。
与此同时,一大批充满职业伦理象征的企业家——“质量取胜”的容声人、“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的康佳人、“容人总是对的”的白天鹅人……大量出现。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有了一份道义感。
产品打出去了,企业有了钱,私人企业家有了钱,赚了钱究竟该怎么花?这个问题作者在《赚了钱该怎么花》和《社会成本企业奉还》中着重作了阐述。
据广州市社会团体登记办公室最新统计:广州目前正式核准登记的基金会共24个,基金来源大部分是广东企业界的无偿奉献。
从一心只想赚钱到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各种形式主动偿还“社会成本”,这就是广东这块经济热土上正在萌生的崭新企业伦理观。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过去的传统观念是“交税便是贡献”。但是,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指出:工业化的发展也给自然和社会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企业赚取利润所消耗的成本,有些是由全社会来支付的,比如环境的破坏等。因此,企业不应该仅仅是个“经济细胞”,还要对社会作出“补偿性”的贡献。这种补偿,包括了无偿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主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维护和遵守社会公认的规范等。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企业意识到,没有社会的认同,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将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发展。
改革开放和日益繁荣的工业文明,造就了广东一批私人规模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一批老板以“不断投资扩大再生产,赢得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成功”为人生乐趣。他们热衷于投资金融、科技、人才、子女教育、社会福利,而个人消费却趋向节俭。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挣钱需要多大本事,花钱也需要多大本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这样的意识和观念,现在在广东人中间也许只是逐渐生长之中,但可以肯定它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最终成为自觉的社会文明。(摘自《羊城晚报》许挺斐秦朔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