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汉江奇迹”浅探——访韩见闻(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1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汉江奇迹”浅探
——访韩见闻(上)
人民日报代表团
在杏树黄、枫叶红的深秋时节,我们应韩国日报社邀请,对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
韩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韩国短短10天,在主人的周到安排下,我们参观了韩国的一些大型企业,虽说是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几日谈、几日看,但对这里称谓的“汉江奇迹”还是略见端倪。
科学决策经济腾飞
韩国地域不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唯一优势是人力资源比较丰富。韩国政府根据这一国情,在60年代初果断地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策略。随后大力吸引外资和技术,制定金融和产业政策,从此,韩国走上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道路。
在采访中,韩国经济企划院和商工资源部的官员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贫穷的农业国推进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策略,政府制定适合于国情的政策至关重要。当时韩国政府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积极鼓励国内储蓄,颁布全面引资法,吸引国内外资本。同时为促进出口,还采用单一汇制和资金倾斜政策等。由于实施了这些政策措施,使韩国的出口工业在最初的10年就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据韩国公报处提供的资料:1962年至1972年10年间,韩国年出口额增长36%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经济实力逐年提高。到1972年,韩国出口总额已达到可信的债务偿还能力,使韩国有条件集中资金重点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型重工业企业。
韩国政府还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韩国商工资源部的官员介绍说,政府与产业银行合作,成立政策金融机构,设立“政策基金”,集中解决大型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以确保政府发展重工业计划的顺利实施。这期间,一批大型企业如电子、汽车、钢铁等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世界同行业中的著名企业。
开发人力兴国之本
短短30年,实现经济腾飞,这是韩国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结果。韩国在发展经济之初就把开发人力资源当作振兴国家之本,30年来,采用多种途径,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据韩国教育部官员介绍,韩国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20%左右。现在全国基本普及初中教育,高中和大学的升学率分别达到97%和37%。即使在劳力紧缺的70年代,中学也几乎没有辍学现象。
韩国不仅在正规教育上投入巨资,而且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也舍得花钱。我们在参观三星集团时,先是被挂在展厅中“人才决定企业的未来”的标语所吸引,后又对它的两个数字发生兴趣:该集团每年投入一亿美元用于员工的培训;每年销售额的5.4%用于科学研究。
在现代企业集团,我们也看到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醒目标语,了解到该厂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5……所有这些,使我们看到了韩国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干预有力稳定发展
在采访韩国经济企划院时,我们了解到这一独特的政府机构具有效益高、权力大两个特点。从宏观政策的策划和制定,到具体政策的执行和审评,它都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韩国经济发展30年中,政府和银行一直实行倾斜政策,集中资金保证基础设施、能源、水利等重点建设,为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70年代韩国经济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因资金投放量不断增加,出现通货膨胀和一些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这时政府制定调整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如实行金融紧缩政策,执行稳定计划,颁布《公正交易法》等,使韩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的势头。
从韩国经济企划院的作用和成就来看,我们感觉到,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十分重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