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艺术对话中的历史性成果——由《20世纪名家散文200篇》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2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艺术对话中的历史性成果
——由《20世纪名家散文200篇》所想到的
晓虹
由林非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名家散文200篇》最近出版。这部作品集,在20世纪以来众多散文作家的创作中,择其英华,从广大散文爱好者的视角出发从事编纂,选录短小精粹和文情并茂的散文篇章,使读者一卷在手,就可以尽兴尽情地进行鉴赏,从中有可能了解本世纪以来抒情和叙事散文演变的大致轮廓,并且得以进一步知悉人生的奥秘,时代的变迁,思潮的流向,以及审美风尚的日新月异,随编者一起,做一次20世纪以来散文艺术的巡礼。
20世纪是中国散文创作大兴盛和大繁荣时期,出现这样蓬勃的势头决非偶然。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散文的实质确乎是在于以对社会人生和宇宙万物的深切体验,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表露充满个性色彩的人格风范。正是由于这种属于主观心态方面的变化,再加上在客观的社会人生方面,又陆续发生了风起云涌的变化,这样就不能不促使本世纪的散文创作,继秦汉、魏晋、唐宋和明清这几次散文创作的高潮之后,又形成了一个更为汹涌澎湃和多姿多彩的局面。
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散文的文类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成为承担着严肃文学生存希望的一个载体,赢得了大量读者。
很显然,在严肃文学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散文一枝独秀,被读者选择,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无疑是深蕴着一种文化需求。它是读者期待视野、当前社会的审美趣味、文化规范与创作的一次遇合,是文学本文与读者交流中的一个历史性成果。
散文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自由表达。它没有严格的规则限定,可使作者和读者从严格的限制中走出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众多文体中,散文的自然走红便有了哲学意味。
散文一般短小松散,缺少连续性和整体性,这恰恰是在现代生活中巨大的文类优势。你可以打开一本包含着几十篇结构上无紧密联系的散文集,从随便哪一篇作品开始读,在最短时间内便能进入作者提供给你的艺术空间,既不会像读传统小说那样产生短时间无法进入情节的遗憾,也不会像先锋派作品那样扑朔迷离、百思不得其解。在读散文时,它精练明快的特点往往使你在片刻中得到休息和舒散,获得艺术享受。当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文明中,为生计奔波而常感疲惫时,可以在一分钟内便进入散文提供给你的空间,被一篇短文,一段描述中所表达的瞬间的、微妙的、飘忽不定的人类情绪所吸引、所震动,而这种情绪往往是作者的,也是读者的,是体现人类精神深处隐秘的,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形象化表达。而这种东西在其他文体中却往往可能被结构、语言的种种规范所剔除、所排斥。
最后,深度追求也是当代散文受欢迎的原因。现当代散文在“文化工业产品”制作的大潮中悄然走俏,其中大多数作品,甚至包括许多“闲适”性作品,实际上也往往是在清闲淡泊的美学追求中渗透对生活的深度理解和深意探究。许多作品是在美的感受中,寻求一种指向重大命题的意蕴深度。而文字的趣味则成为一种导引,把读者引入一片艺术世界。当然,在这一片散文天地中,既有对无序的、消闲的优雅趣味的适当追求,也有一种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导引出来的对“意义”的探寻。两种不同的期待来源于对同一类文学体裁的阅读,恰恰是在这里,文学的功能得到了多方面发挥。
《20世纪名家散文200篇》所提供给读者的正是充分体现了以上特点的有代表性的篇目,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能够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引发一些哲理的思索,在街头流溢着消费欲望的今天,我们还是要说,无论社会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对意味世界的探寻,对历史深度的把握,对审美视界的建构都将是使文学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深层意义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