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针尖削铁——浙江苎麻纺织厂增收节支的小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3
第2版(经济)
专栏:

  针尖削铁
——浙江苎麻纺织厂增收节支的小故事
毛国良
一向善于精打细算的浙江苎麻纺织厂厂长黄国雄,近来又推出了“针尖削铁”的增收节支新举措。这不,一年居然能“削”出个金元宝——10万元。谓予不信,请看——
厂车走向市场化
浙江苎麻纺织厂地处江山市经济开发区,这里离市区2公里路,300多工人大多家住市区,上下班不方便。前些年,厂里投资买了一辆大客车,专门接送工人上下班,每天7趟,来往于工厂与市区,年费用少则上万元,多则要花二三万元。厂车每趟来回坐的人不多,浪费大,而开发区内一些企业职工不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就是坐中巴,多有不便。厂长黄国雄想,厂车也应走向市场化。6月中旬,历来为本厂工人服务的“浙苎”客车正式推向市场。与该厂仅一墙之隔的中外合资企业——江山宏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员工成了首批乘客,宏达公司卖掉了原来接送员工上下班的中巴,每年支付给“浙苎”1.4万余元车费。邻近的不少企业员工看到后,纷纷向“浙苎”求援。每人每月30元的月票,现已畅销到企业内部严格控制了。
    业务骨干办公司
人才的闲置是企业最大的浪费。黄国雄对此深有感触。
浙江苎麻纺织厂通过去年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和机构精简,今年来又减少了1/3的管理人员,除部分人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外,对8名原供销业务骨干,则鼓励他们下“海”搞贸易经营。
企业搭台,骨干唱戏,浙江省江山市夏宝贸易公司于5月底创建。厂里提供一定的流动资金,让他们承包经营夏宝公司,并签订合同:8名供销业务骨干从此不要厂里一分钱工资、福利,每人每月还要上交厂里近300元。
如今,夏宝公司生意不错。8名职工的月人均收入比在厂里高得多。他们每年为企业减少3万多元的工资、福利性支出,增加2.5万余元的净收入,可谓一举三得。据统计,仅今年6月至11月的6个月时间,夏宝公司即为企业增收节支3万多元。
    拍卖电话包费用
近年来,浙江苎麻纺织厂为联系业务方便,厂部和厂领导住宅先后安装了11部程控直拨电话,话费实报实销。结果每月电话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这对于因行业影响至今仍然举步维艰的浙江苎麻纺织厂来说,是笔不轻的负担。
8月份,黄国雄决定,除厂部留3部电话外,其他电话实行公开拍卖;厂级领导住宅电话4部;3部折价转让给个人,电话费用每月包干50元,超支自负。
妙棋一着全盘活。厂部直拨电话很快拍卖、转让成功,厂里一举增加收入近3万元,每年还可节省电话费用上万元。厂里电话机减少,促使大家通话内容更为精练,有些业务联系则采用电传,办事省时省钱效率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