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十年高效从何而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钢铁厂改革启示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3
第2版(经济)
专栏:

  十年高效从何而来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钢铁厂改革启示录
哈彩霞
巍巍吕梁山中,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型国有企业——古交钢铁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几起几落,历尽艰辛也未能腾飞。1982年,企业累计亏损达2944万元,成了太原市有名的亏损大户。然而,从1984年到1993年,古交钢铁厂上交利税由90.82万元上升到654.25万元,平均每年以24.53%的速度递增。古钢为何能摆脱困境连年创高效益,以自己的特色铸造出国有企业的辉煌?
古钢的持续、快速发展,是1984年起步的。这一年,原副厂长周凤玉升任厂长。这位朴实的东北汉子,毕业于同济大学,1970年调到古钢,从技术员到厂长,干了十几年,对生产经营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一上任便围绕创最佳经济效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自然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怎样管理,便成了改革成败的关键。
周凤玉对企业管理有自己的理解。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企业兴衰在于人,人之强弱在于‘魂’”。企业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人能自觉接受管理是高水平的管理。管理必须严格,只有严格才能促进自觉。一个中层干部的儿子私自从厂里拉了一车焦粉,周凤玉要按条例规定处理,那位中层干部打电话说:“听说你要处理我儿子?”“是要处理。”“你敢处理,我就到市里告你。”“你告我什么呢?”对方哑口无言。“你身为党员干部,袒护子女违反厂规厂纪是党纪所不允许的。己不正怎能去正人呢?”后来,那位中层干部心悦诚服地主动作了检查。
上梁正,下梁不敢歪。古钢制订的各类管理制度无不令行禁止,条条落到实处。产品质量一条龙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后,生铁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即达到100%,优质产品率达到95.1%。责任程序标准化管理考核运行后,全厂各单位都成了黑脸包公。仅1991年6月至10月,就有62个(次)单位提对对口单位的扣罚,有247个(次)对口单位被扣罚奖金。偌大一个厂区,实行这项管理制度不到三个月,基本达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废料、无闲散设备、无卫生死角。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各种扯皮现象基本消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然而,浅显的道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却并不容易。
以周凤玉为首的领导班子,严于律己的作风在古钢有口皆碑,古钢人口服心服。周凤玉一上任就向全体职工宣布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不搞特殊化,平等待人,不以权谋私。他说:“厂规厂纪怎样执行看我周凤玉的,我做到了你们做不到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他的话,职工们记在心上,他的行动,职工们看到了眼里。当厂长十来年里,他几乎没有过一个公休日,白班夜班他几乎成为车间班组的常客;在食堂用餐,他同职工们一起排队,从未吃过一顿特殊饭。
1989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供电紧张,完成全年任务有落空的危险。厂里采取紧急措施,生活区停电保生产,没有一人抱怨。有的工人说,“只要高炉能炼铁,点蜡也情愿。”厂干部全部到车间同工人一起昼夜苦干。厂长周凤玉由于疲劳过度,12月20日晚上在车间的楼梯上一脚踏空摔了下去,造成左肩关节严重脱臼、骨折。第二天,吊着绷带的周凤玉又到了现场。1989年的计划指标超额完成了,12月还创出了月产铁突破万吨的新水平,周凤玉的左臂却错过了治疗的时间,因三角肌严重受损、肌肉萎缩而留下了残疾。在今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扭亏为盈工作会议上,人们一致认为:“在企业的扭亏和发展中,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已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古钢一年扭亏、十年持续快速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