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哈萨克斯坦黑金的希望与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3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哈萨克斯坦
黑金的希望与困惑
本报记者尹树广
在不久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部部长发问:“您认为哈能否成为第二个沙特阿拉伯?”部长踌躇片刻后答道:“从长远看这是可能的,但必须解决石油的运输问题。”这一问一答,道出了哈举国上下对石油所寄予的厚望及困惑。
石油被誉为“黑金”。它曾使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很快变得富甲天下。哈国寄厚望于“黑金”并非自作多情。它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多达21亿吨,仅次于海湾和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为17970亿立方米。其石油年产量现为2300万吨,在前苏联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且石油工业基础雄厚,年加工能力达1350万吨。
近两年,西方石油公司在哈西部的大规模投资更使“石油热”升温。去年4月,美国雪弗龙公司与哈成立了田吉兹雪弗龙合资公司,美方将投资200多亿美元,合同期为40年,1993—1994年度计划开采300万吨原油,到2010年增至3000万吨。利润分配比例是:美方19.6%,哈方80.4%。此间舆论曾乐观地预测:“到2010年,哈将年产原油1亿吨,计划3/4投入国际市场是可行的,哈15年内可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但近一段时间,哈石油界仿佛又被一种“灰色情绪”所笼罩。原因在于输油管道缺乏。
哈萨克斯坦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没有出海口,且缺少输油管道。它的两大炼油厂加工的原油是经输油管从俄秋明油田运来的;而田吉兹的原油则运往俄炼油厂加工。田吉兹原油若要“出口”,则非经通往黑海东岸新罗西斯克港的“友谊”输油管不可。几个月前,俄方曾以“田吉兹原油含有害杂质,对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由,减少了对它的运输配额。分析家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两国在重新划分里海大陆架资源上存有歧见”。
哈政府对运输难题采取的对策是:“双管齐下”。一是铺设连结西部油田与南部奇姆肯特的国内输油管道,使处于半停产状态的炼油厂“吃饱”,但下一段的建设资金尚无着落;二是解决石油的“出口”问题。哈、俄和阿曼三国正计划合作修建通往新罗西斯克的第二条输油管道。但远水不解近渴。由于运输的“瓶颈”制约,雪弗龙公司已收缩了在哈的项目。
最近,第二届哈国际石油天然气博览会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300多家外国公司云集于此。这表明,人们对“黑金”的希望并未减弱。但是,到目前为止,“黑金”还未成为哈经济腾飞的火车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