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肠道细菌是内源性感染的祸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3
第11版(保健)
专栏:基础研究新成果

  肠道细菌是内源性感染的祸根
张献怀
长期以来,创伤临床中因感染而导致的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的死亡率很高,但从很多病例中却找不到感染的病灶。全军创伤外科中心主任、著名烧伤专家盛志勇和解放军三○四医院施志国等进行的《创伤致肠道细菌移位(BT)与“内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首次提出BT与内源性感染的“三相假说”,进一步阐明了BT的机理。这一研究成果日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现代医学技术能使严重创伤患者度过休克关、复苏关,但很难度过脓毒症关。在临床中,对许多病人找不到感染灶,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有时反而促使脓毒症状加剧。这一现象引起了当代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8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BT的概念,但对于BT的途径、BT与“内源性感染”的关系并无深入的解释。从1987年开始,盛志勇、施志国等从肠道微生物生态学、免疫学和病理学方面着手研究肠原籍菌移位及致“内源性感染”的相关性。他们先设计和建立了多种类(大小鼠、兔、犬)、多级别(悉生、无菌、普通)、多状态(免疫正常、抑制、缺陷)和多种致伤方式(烧烫伤、失血性休克、胃肠道外营养、枪伤)的BT动物模型,把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引进感染领域,观察到肠道菌群从异常到严重失调的动态变化,氧自由基致肠粘膜损伤、肠内原籍菌和内毒素移位于肠外组织,有的形成脓肿。确凿地证明了创伤可以引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通过肠壁外移。他们采用无菌大鼠及先进的免疫组化示踪(PAP)技术,发现细菌侵入肠粘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肠粘膜绒毛顶端上皮破损处侵入,一种是从肠绒毛根部的病灶处侵入,提出了BT与“内源性感染”的“三相假说”:第一相,创伤致肠粘膜屏障功能低下,致肠内某种细菌优势生长,肠道细菌移至肠系膜淋巴结;第二相,肠道细菌一过性大量入血并播散至其他脏器,但机体防御机制还可控制或逆转此过程;第三相,创伤使机体处于持续免疫失调状态,大量的肠道细菌移位并伴有内毒素释放播散,发生典型的“内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脓毒症。这就揭示了BT与内源性感染的发病机理,为战、创伤脓毒症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导向,对于许多内、外科疾患的临床诊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