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参观北京附近小麦密植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08
第2版()
专栏:

参观北京附近小麦密植的几点体会
中央农业部农政司司长 刘定安
中央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司长 王绶
最近我们先后参加了国营双桥农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局及国营五里店农场所召开的小麦密植观摩座谈会,实地观察了这些单位密植小麦的生长情况,听取了农业专家、工作干部和劳动模范对小麦密植的意见。我们对小麦密植问题得到下面几点体会:
一、小麦密植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增产办法。我们亲眼看到,所有实行密植的麦田,都获得了显著增产成效。例如国营双桥农场,去年种植的行距四点五寸的密植小麦,每亩平均收二百六十斤,而行距一尺三点五寸的稀植小麦,每亩只收一百三十八斤,两地栽培条件完全相同,仅仅由于实行了密植,便增产百分之八十八。今年该场又采用行距七点五公分(合二点二五寸)、十五公分(合四点五寸)和十五公分交叉播种三种不同密植办法,作进一步密植栽培,结果二百八十亩小麦,每亩平均产麦三百四十四点二四斤,较去年该场每亩平均一百八十二点三斤,又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八点八,高于当地农民的小麦产量两倍多。北京农业大学、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国营五里店农场的密植小麦也都同样证明:密植小麦产量比当地农民在同样耕作条件下稀植的都高的多。
二、小麦倒伏和生黄疸的主要原因不是密植。很多人认为小麦密植能增产,但担心密植后通风透光不好,容易倒伏和生黄疸。有的还把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倒伏和病害的例子拿来反对密植。经过几次观摩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倒伏和黄疸是与品种不好,施肥和灌水技术不当等密切关连的。如农业大学恭王寺农场丰产地,种的是抗黄疸和秆硬不易倒伏的农大三号和六号品种小麦,虽然用行距十五公分的密植,并施用了较多肥料,既没有倒伏也没有感染病害。这块丰产地近旁的品种比较试验地里的其他品种的小麦,虽然行距宽了一倍(三十公分以上),并且施肥较少,但倒伏和感染病害的却很多。国营双桥农场和五里店农场都种的是燕大一八八五品种小麦,双桥农场用行距七点五公分及十五公分交叉播种密植的毫无倒伏;五里店农场用十五公分行距播种的小麦,由于管理不善却倒伏了不少。可见倒伏的原因不是密植,主要是由于品种和施肥管理等技术不良所致。
三、在群众现有条件下,适当密植是可行的。在双桥农场座谈时,参加座谈的劳动模范认为密植肯定是可以增产的,但是他们有下面这样一些疑问:旱地薄地能不能密植?没有新式播种机如何密植?根据农业大学的旱地密植结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该校芦沟桥农场有六十二点九亩土质不好的旱地小麦,全部用旧式犁耕地(有的用套犁办法耕深到五、六寸,有的并未耕深),施肥量不比当地一般农民多,种籽也用的是当地的农家品种,所不同的,是他们播种的行距是十五公分(合四寸半),每亩下种籽二十斤至二十四斤,结果每亩平均收麦二百五十四斤,最坏的一块地每亩也收了二百三十三斤,当地农民用一尺七寸行距稀植的,每亩只收一百三十一斤。至于密植和土壤水分的关系,该校芦沟桥农场也作了初步调查,据在最干旱时候的测定:密植麦田土壤只干到一寸多,而稀植麦田反而干到二寸多。这一事实证明了密植不仅不会多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反而可以减少蒸发。由此可见,旱地、薄地也可以适当密植。至于农具也不是阻碍密植的一个理由。如农业大学没拖拉机和新式播种机,他们的密植麦就是用农民的独腿耧及双脚耧的插耧
(套耧)办法播种的,效果都很好。这些事实证明,用旧式农具也是可以实行密植的。关于密植小麦能不能间作问题,我们在参观郊区白盆窑村的间作小麦时,也找到初步的答案。该村在李宗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带头下,全村群众都在原来宽行基础上,利用旧农具,作了各种密植试验,并且在这些密植试验田中,间种了玉米、花生等作物,生长都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