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探访深山寿星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04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探访深山寿星王
本报记者胡跃平
夜色里,悬崖边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地一颠,突然刹车,司机跳下车用手电一照,左前轮已经悬出路面!只要再往前一点,吉普就要摔下山坡。张望四周,夜色渐渐笼罩了黔北山岭。
把车拉回路中央,我们继续赶往大山深处的茅天镇,寻访一位深山老寿星。
一个多月前,中国老龄委将“中国长寿之王”的称号授予据称131岁的老人龚来发。他是贵州务川仡佬苗族自治县茅天镇人,自幼生活在与四川交界的大山里,直到这两年,他的长寿才渐为人知。
行前记者作了月余准备,出发前还有人劝说,黔北山区的冬天阴雨绵绵,山路泥泞,最好待春暖了再去。
刚过元旦,天气预报黔北将有短暂天晴,记者闻讯即发,希望赶在春节之前完成采访。
一路颠簸,我终于在1月4日凌晨1时赶到茅天镇。
    深山路尽寿星居
清晨起来,往前已无车路,县委办公室主任曹小科、县老龄委主任张国慧陪同我迈开双腿,走上山间小路。
山里的空气湿润而清新,路上,张国慧介绍说,务川的大山里有一个寿星群落。据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统计:务川县80至84岁的老人有1245人,85至89岁的329人,90岁以上的27人。他们大都生活在深山里。
爬过两座大山,一个半小时后,眼前出现有十几户人家的大帮村,一幢建在齐整石基上的木瓦房,墙上红纸黄字大书“龚来发中国长寿之王颁证大会”字样,这是去年11月中旬在这里举行仪式留下的。
    炭火红映白眉人
我进了门,看见侧屋灶前坐着一位身穿蓝布长衫矮个子老人,白头发,白眉毛。张国慧抢前一步说:“老祖祖,《人民日报》记者来看你啦。”
老人嘴里叼着1米长的旱烟杆,抬眼说:“坐,坐。”声音不大,但在三四米外听得清楚。
转眼间,木屋里挤满了人,大多姓向。原来龚来发一直住在向家,如今供养他的是向家第5代、31岁的向道斌。向道斌把老人抱到一条长凳上坐脚踏炭火盆坐下,说,老人去年夏天跌了一跤,从此不能行走。
坐在火盆边的老人身高只有1.4米,体重约30余公斤,据说以前也就1.5米高。他头发不多,须眉较浓。向道斌说,老人的白眉毛长得快,每月剪一次,不然就遮了眼睛。奇怪的是,这两年,老人眉丛里竟长出了一层灰黑的绒毛。
老人坐在炭火盆边,腿脚不动了,那双手还是灵便的。有只小黄狗在他身边转来转去,他不时伸出手来,抚摸小黄狗的脊梁。
眼前的老人究竟生于何年?身世如何?还有什么亲人?
    百年身世无字书
向家第5代、52岁、曾当过淮北煤矿工人的向道江说:“我的祖辈说,老祖祖生于清朝同治元年,我以前不知道是哪年。后来县老龄委一查,才晓得那是1862年。
据向道江和其他向氏亲属介绍,龚来发的老家在20公里外的池头坝。半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遗弃了他,幸好姑姑把他抱给一个叫向老二的农民收养。龚来发14岁时,向氏夫妇相继去世,他们的一个儿子向全礼还年幼,龚来发失去依靠,流落在山上过了4年野人般的原始生活。向全礼长大后,又把龚来发找回家中共同生活,并与他兄弟相称,还给他取了“来发”这个名字。向全礼去世前向后代交代,以后龚来发就是你们的父辈,一定要好好孝顺。从此,终身未婚的龚来发和向家的后代生活在一起。到现在向家已经有了第7代子孙,共280多人。
向家第6代、28岁的向川告诉记者:“寨子里有位93岁的老人,叫向维真,他管龚来发叫‘公公’。寨子里其他人一概称‘老祖祖’”。
龚来发老人话不多,头脑还清楚,能一一数出向家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名来。他一生未出过远门。记者问他还知道什么?他说:“光绪管过我们,后来还有毛主席。”
在这里,龚来发是位百岁以上的寿星是公认的,记者遗憾的是,未能找到可以确认龚来发出生年份的文字记载。
    唱起山歌人添寿
向道斌告诉我们:“1980年父亲去世,老祖祖就由我来赡养。1985年我成了家,妻子陈维庆和我一起照料老祖祖。一晃,老祖祖和我们一起生活13年了。”
向道明说,老人吃什么都不讲究,荤素咸淡不挑剔,常年吃的是大米和包谷混合饭,现在每顿还能吃3两多饭,一天吃两顿。老人从来没吃过鱼虾,四季不离蔬菜。他爱吃辣椒,不喝茶不喝酒,就喝井里的凉水。一个月前他被评为“寿星王”后,县酒厂每月送他几瓶乌龙御凤酒,他现在每顿喝一盅。
中午,我们和老寿星一起吃午饭。他不仅吃了3块肥肉,还多喝了一小杯酒,两颊渐渐泛起红光。他兴致高了起来,为我轻轻唱起了当地民歌《送郎歌》:“送郎送到碗架边,隔夜冷饭用手拈。你要吃饭我来热,今日不比往常间。”
据说老人感到宽慰的是,他已在40年前为自己准备了寿木。龚来发亲口告诉我:“那是用5斗包谷换来的。那时满山树木,随便砍棵大树解成板子能堆一屋。”我们环顾四周,现在已没有几棵大树了,灌木覆盖了满山遍坡。这里海拔850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比较湿润。张国慧说,龚来发长寿恐怕得益于他久居深山养成的乐天知足的性情。
我们从城里带了些礼物来给老人拜年。临别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他一辈子没到过县城,出门最远的地方就是茅天镇,那还是30年前去的。他没见过汽车,也没见过电灯。他有两个愿望,一是公路修到寨里,二是能看到电灯。我们猜想这可能是后辈们教他说的。
(附图片)
本文作者与龚来发合影。
深山中的大帮村,长寿老人龚来发的家乡。
胡跃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