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广西兴起“绿证”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0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广西兴起“绿证”热
本报记者蒋建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水灾之年仍挤出200万元,用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区已有29个县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掀起了“绿色证书”培训的热潮。
广西气候复杂,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据统计,在正常年份全区每年要调10亿公斤的粮食,占用了大量财力及宝贵的运力,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自治区领导认为,粮食能不能高产稳产,是决定全区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而这一切都要靠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来实现。从1990年起,荔浦县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证书试点县,5年来,全县已有240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学员阳信伟在家开了个兽医诊所,经过绿色证书培训后,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最多的一天医治病猪达128头,他同时还兼卖饲料,3年来共医好病猪3万多头,赊销饲料480多吨,年收入达3万多元。去年,他被聘请为乡兽医员,使全乡生猪死亡率降到0.73%,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发展,上缴国家税收1万多元。村干部廖明富经过培训后,从事杂交稻制种,获得了亩产杂交水稻种增产75公斤的新纪录。他同时还承包了村公所的猪场,科学饲养,获纯利20多万元,既增加了村公所的收入,又提高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目前,广西一批“绿色证书”学员脱颖而出,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有的家产已达几十万元。为此,广西已率先制定了1994—2000年“绿色证书”规划,计划培训40万“绿证”学员,形成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使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60%。据统计,全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非文盲率达80%以上,这是推广“绿色证书”现有的文化基础。经过5年试点,证明“绿色证书”适合国情,应加紧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