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发展农业要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1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展农业要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
关广富
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三统一,是在80年代后期,作为解决农业资源紧缺、生态退化、效益不高、发展放慢,寻求后续增产措施,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方向提出来的。我在基层发现,农村干部群众对此热情很高,正形成共识。
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后劲,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工业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现代科技,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方面,对农业进行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很高代价,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严重弊端。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与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发展环境与增长机会。从总体上看,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物质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劳动力过度剩余。必须立足国情,在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重塑农业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上健全、科技上适用、经济上合理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路子。
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是解决农业深层矛盾的根本出路。农业比较效益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问题,不能单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解决,根本办法是向内使劲,提高农业自身的经营效益。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生态良性、资源再生、土地节约、科技驱动和综合发展的路子,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充分利用农林牧渔各业的生态资源,弥补自然资源特别是耕地的不足,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产品优质率、劳动生产率,增进效益。
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是增强农业后劲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是农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但与生产发展相伴的是,资源大量消耗而补充不够,设施超负荷运行而更新不够,环境污染加重而治理不够。农业后劲不足的问题80年代已经露头。如何使90年代的农业持续发展?必须在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三统一上找答案、做文章。
经过几年不断探索,湖北省生态、科技、效益农业三统一的新格局已具雏形,对农业及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变革意义、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山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一批试验较早、力度较大的县、市,在资源的利用上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单一粮棉农业,向农林牧渔大农业、一二三产业大经济转变;由单纯依赖传统资源投入、低投入低产出,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集约经营转变;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消耗资源,向综合开发、循环再生、永续利用转变。全省第一个进行生态农业试验的京山县,1985年以来,粮棉油稳定发展,生猪、水果、水产品等多种经营产品和乡镇企业产值成倍增长,财政摘掉了吃补贴的帽子,农民人均纯收入跃过1000元关。
——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生态、科技、效益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能力和经济再生产能力,大大增进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宜城市近几年实行“梯度开发丘岗河,总体设计种养加,长短效益齐兼顾,经济生态一手抓”,率先在全省建成“吨粮县”,人均产粮超1吨,出现了一批亩收“五千元田”、“万元冒尖田”。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开始得到治理。京山县1985年到1993年,森林覆盖率由23.5%上升到37.6%,耕地有机质含量由1.7%提高到2.2%,水土流失率下降44%,人群环境病发病率下降40.7%。
湖北省已把农业三统一列入重要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之策。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生态农业: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实现商品国际标准化;科技农业:使整个农业真正转到重视科技、依靠科技、运用科技的轨道上来,物质技术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因素;效益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小康标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为此,第一,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第二,把握大宗农产品需求刚性化发展趋势,加大粮棉油生产力提高力度。第三,把握农村经济综合化发展趋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第四,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大农村城镇建设力度。
(作者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