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阅读
  • 0回复

营造防护林带争取变沙荒为沃土 河南省东部沙区农作物增产二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10
第2版()
专栏:

营造防护林带争取变沙荒为沃土
河南省东部沙区农作物增产二成
河南东部沙区营造防护林带拦阻风沙后,许多沙荒和碱地已开始种植农作物和果树。解放以前,由于黄河历次改道,特别是蒋介石匪帮一九三八年在花园口决堤放水,在河南东部地区造成数百万亩不能耕种的沙荒和碱地。每年春冬两季,北风一起,黄沙满天。沙区中,一些可以耕种的土地,因受风沙影响,产量极低。农民们一直是过着穷困的生活。
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改善沙区人民生活,特建立沙荒造林管理处,领导沙区群众植树造林,向风沙作斗争。四年来,沿着黄河泛道共已造林四千六百万株,可防护农田达二百万亩,重点大片沙荒已经基本上消灭。防护林带的分布约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自郑州起,经中牟、尉氏、扶沟、西华至淮阳,全长约二百五十公里;一是自兰封起,东经民权、商邱至虞城,全长约一百公里。另在兰封、考城及山东曹县之间,民权、睢县榆厢铺,民权、宁陵之间也建造了三条小型林带。防护林带的树木,现在一般已高达二、三公尺,最高者达七公尺。林带像绿色的城墙,把流沙拦阻在林带内及其附近,使农作物得在适宜的环境内安全生长。自造林以后,许多不能耕种的沙荒和只能种植秋季作物的耕地,现在已经开始耕种或增加了产量。民权县北部从未种过庄稼的大片荒地,自一九五○年造林后,已开垦了三千多亩。开封郊区土城乡是沙荒严重地区,一九五○年没有一亩麦田,一九五一年种小麦七百一十亩,每亩平均收四十六斤,去年种小麦一千一百七十一亩,每亩平均产量九十斤,今年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二百亩,每亩产量提高到一百一十斤,最高产量达三百五十斤。沙区农民普遍反映:造林后,一般耕地产量已增加二成。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沙区农民生活也大大改善。兰封县四区仪封村,一九五○年开始造林时,全村只有一辆大车、二十四头牲口,全年收获麦子十八担。防护林长起来后,今年全村收了一百多担麦子,牲口逐渐增到六十五头,添了四辆大车,还盖了三十多间草房。在沙区内,还出现了规模宏大的果园,仪封林场园艺组栽培了苹果一千四百多亩,梨六十八亩,葡萄九十六亩。林场和群众合伙栽培苹果五百六十多亩,梨四十七亩,桃四十四亩。预计五、六年后,每年能得收益七十亿元。
现在,河南东部各县正在计划着调整现有林网林带,加建一条较宽的基干林带:从郑州起,穿过中牟、开封、兰封、民权、商邱等县,延伸到安徽,以阻止北来剧风和黄河降水期所起的飞沙。同时在流动沙丘上,推广育草固沙,以期全面彻底地消灭沙荒。另外,发动群众,大量栽培果树,培育坑木林、薪炭林,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种植绿肥作物,实行牧草轮作,以改良沙区土壤和增加牧草产量。几年以后,这个贫困落后的沙区,将可变成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农业区域。
(青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