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公仆与“孔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3
第2版(经济)
专栏:

  公仆与“孔雀”
刘向东姚晓东王述鹏周朝明
孔雀,是世人公认的美神化身。它开屏时那绚丽夺目的色彩,使百花垂首,千锦失色。
我国新时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装扮着美丽的事业。他们不是孔雀,胜似孔雀。江苏省泗阳绢纺厂总工程师张静藻,这位全国绢纺行业著名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就是泗阳“孔雀”的杰出代表。
公仆最懂得“孔雀”之珍贵。泗阳县委书记魏前美,这位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党的十四大代表,以营造“孔雀”温暖的家为己任,引发出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那是1991年冬日的一个傍晚,张静藻找到魏前美:“我已经老了,请县里同意我退休返乡吧。”
老魏愣住了:张总为绢纺厂赢得过全国的“一金四银”,填补过罗布麻绢纺等多项国内空白,是有特殊贡献的功臣,现在绢纺厂正处于跨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她要是走了,损失可是巨大的呀!
魏前美专门去厂里明察暗访,得知:张总年近九旬的父母都在南通老家,加上领导对一些实际问题考虑不周、照顾不到,难怪她要走。
察访回家,老魏陷入沉思:关心张总,留住张总,工作要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四个最”的设想就这样明晰起来:让张总住最宽敞的房子,拿最高的报酬,坐最好的车子,有最宽松的环境。在绢纺厂的会议室里,老魏慷慨陈词:“泗阳还是个欠发达的县,留不住人才怎能振兴?”会后,“四个最”迅速地得到落实。
1990年8月,老魏和张总等人一起去香港考察绢丝市场。每到一处停下住宿,老魏便抢着为张总拎一两件行李;进饭店后,他总是先看看张总的房间安排好没有。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张静藻十分过意不去,后几天就怎么也不肯让老魏拎提包了。老魏说:“我比你小几岁,笨力气比你大,应该多提点嘛。再说访市场谈业务你能力比我强,我们优势互补吧!”
“你年过50,胃又切除一大半,身体这样瘦弱……”张总道。老魏便不再吱声。但张总的皮包最后还是到了他的手里。
类似这样的故事,张静藻还能讲出许多:连续三年的春节,他都来自己家拜年;她丈夫老陈被进室盗窃的小偷打伤,老魏亲自安排清洗家中血迹,两次到医院探望……桩桩件件,令她如沐春风,为之情动。
1993年6月,绢纺厂全流程技改论证会在南京五台山宾馆举行。一时间省内外绢纺界专家教授云集,大家一报到几乎都要问:“张总没来么?”
张总此时正在老家照料突然摔伤的高龄老母。到南京“压阵”的县委副书记范学恕听出专家们问话的弦外之音,斟酌再三,决定让厂里连夜派车把张总接到南京。会上,专家和银行代表频频发问,而张总时而诚恳地说明情况,时而据理力争,专家们听了连连点头,项目论证终于顺利通过。
引进、改造使泗阳绢纺厂这个老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去年9月,张总随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领导赴欧考察。当他们参观意大利方特公司时,公司总裁从各国绢丝档案中抽出一条“SPCC”绢丝给张总看,张总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厂的产品。”方特小姐顿时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啊!了不起!‘SPCC’是最受欢迎的绢丝产品之一。”产品的巨大国际声誉未使张总陶醉,却使她愈感责任重大。她深知自己在岗的时间毕竟不多了,尽快把年轻科技人员带出来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她从近年陆续来厂的几十名本科、专科毕业生中认真挑选人才作为培养对象,亲自安排他们下车间锻炼,要求他们周有报告,月有小结。
在与张总的交往中,魏前美想到了很多。去年初,时任县长的他同当时的县委书记朱玉振交换了看法,两人一拍即合:着力建立“孔雀机制”,让全县的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制度化运行的轨道。很快,一系列拨动知识分子心弦的文件便相继出台。县政府还向4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10名优秀技术工人颁发了20—100元津贴。此后的一年半中,全县就有48个新产品研制开发成功,其中20个获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40个投产新品共创利税6000多万元。与此同时,泗阳籍大学生毕业后的回归率像夏日的水银柱直线上升:前年为60%,去年到70%,今年更高达91.1%!尤为令人欣喜的是,近两年有11位本地大学生返乡工作时,携来了自己外地籍的男友或女友。“小鸳鸯”双双扎根,令魏前美提起便合不拢嘴,令张静藻深为后继有人而快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