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纽伦堡沉思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纽伦堡沉思录
江建国
凡读过一点纳粹德国兴衰史的人,准会注意到纽伦堡这个地方,因为它的身上曾深深地打下过希特勒罪恶的烙印:1935年希特勒炮制的旨在迫害犹太人的两个种族法是在这里颁布的,史称“纽伦堡法”;它又是希特勒亲自选定的纳粹党代会的“永久”会址;纳粹党毒汁四溅的机关刊物“冲锋队员”长期在纽伦堡出版;“第三帝国”的终结也是在纽伦堡。战后,反法西斯盟国就是在这里成立国际法庭,清算了戈林等主要战犯的罪行。然而,多年前读史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南有希特勒发迹的慕尼黑,北有他“千年帝国的首都”柏林,为什么希特勒偏偏选中了纽伦堡?
几年前,我终于有缘造访了这块土地,为我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当我迈出火车站时,不由得惊叹,德国的腹地竟藏着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眼前伸展着德国乃至欧洲罕见的城墙。跨过那改造成公园的护城河,贴着那城门边上的大谷仓似的守望塔步入城内,一派德国中世纪的风貌扑面而来。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老房子或哥特式,或文艺复兴式,或摩尔—拜占庭式,或德国特有的桁架式,却丝毫寻觅不到后来风靡欧洲的浮华的巴罗可和脂粉气的罗可可风格。纽伦堡线条简洁却不单调,色彩凝重却不暗淡,神态沉稳却不呆板,装饰朴素却不寒酸。老城的西北角高地上是纽伦堡的标志——著名的皇帝堡,是从11世纪中叶萨里尔王朝以来历代帝王的驻跸之地,也是全城风貌的点睛之处。当你把着那粗糙的木扶手登上五角塔眺望城内陡峭的屋顶,当你伏在皇帝们御用的古井边侧耳倾听落石悠远低沉的回音时,不禁唏嘘感叹世事沧桑。夜晚我踏着城墙下光溜溜的石块路,听着那咯噔咯噔作响的脚步声,疑心眼前会随时碰上荷兰名画家伦勃朗描绘的夜巡士兵,仿佛随时会有人擎起火把喝问道:“来者何人?”
中世纪的纽伦堡曾有过辉煌的时光。11世纪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15世纪末,它又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哥白尼划时代的天文学著作《天体运行论》和维萨里的《人体构造论》是16世纪在纽伦堡首次印刷出版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得益于纽伦堡发达的印刷业而传播开来的,马丁·路德曾因此而称赞它是“德国的耳目”。纽伦堡地灵人杰,名士辈出。大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出生在纽伦堡,并于1662年在纽伦堡创立了德国第一所美术学院。纽伦堡的鞋匠汉斯·萨克斯自学成材,成为著名诗人和音乐家,19世纪德国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工匠歌手》描写的就是他的事迹。纽伦堡也出政治家,后来的德国皇族霍亨索伦家族的祖先就是从在纽伦堡任城防长官而发迹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出生在纽伦堡近旁的菲尔特镇。战后西德“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是基辛格的同乡。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为了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售其奸,他处心积虑地在公众面前把自己打扮成德意志文化传统的继承人。他选中纽伦堡这个“最具德国风味”的城市要做些罪恶的文章。上台伊始,他就把纽伦堡正式命名为“帝国党代会城”。从1933年到1938年,希特勒每年都要在这里兴师动众地举行所谓的国社党“党代会”。多达25万的纳粹党徒足足要闹腾上一个星期,其间充斥着阅兵式、武装游行和各类喧嚣的集会,当然也少不了希特勒和戈培尔之流“扩大生存空间”之类的聒噪。希特勒只不过要借此对内对外显示他的“凝聚力”和他的专制权力。二战后期,希特勒在柏林地下大本营一语道破这种“党代会”的另一层真实用意,原来他要借此机会试验一下未来战争中军队的集结速度、军事运输和后勤保障能力。
为了把纽伦堡变成纳粹意识形态的永久性宣传中心,希特勒决定在纽伦堡郊外修建占地达16.5平方公里的“党代会综合会址”,要建成一组“4000年来未曾有过的建筑群”,其中包括一个仿古罗马科洛塞乌姆斗兽场的可容纳5万人的马蹄形大会堂、可容纳40.5万观众的马蹄形“德意志体育场”和两个阅兵场。他还狂妄地宣称,要把奥林匹克运动会永远固定在纽伦堡举行。尽管希特勒正在筹划侵略战争,他仍然计划为此拨款七八亿马克,这笔钱在今天约合30亿马克。这组庞大的工程实际上最后完工的只有那个稍小一点的阅兵场。大会堂、大阅兵场以及两公里长、60米宽的花岗岩大道仅初具规模,“德意志体育场”则仅仅挖了个地基。如今这里是一片寂静而散漫的城郊公园,“德意志体育场”的地基变成波澜不兴的湖泊,四周森林蓊郁,青草如毡。半完工的大会堂如今作了仓库,当中的空地是交通部门暂存违章汽车之处。置身于大会堂冷冰冰的石墙之下,我想起它的建筑师阿尔贝特·施佩尔战后反思这段历史时所作的评论。他说,如同拿破仑时代艺术豪华奢靡的“晚期帝国风格”预示着他的垮台一样,希特勒这些大而无当的“新帝国风格”建筑“含有阴森可怕的因素,完全是一种暴政的表现”,它预示着希特勒的垮台。只不过他当时没能认清这一点。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邱吉尔令英国空军轰炸纽伦堡这个“纳粹主义活的象征”。1945年1月2日,纽伦堡遭受了900年来未曾遇到过的打击,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毁。4月20日,美军第3师解放了纽伦堡,强虏灰飞烟灭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天恰巧是希特勒的最后一个生日。战后,177个纳粹战犯在这里被起诉和审判,其中就包括纽伦堡“党代会综合会址”的设计师、后来的军备部长施佩尔。当年的审判旧址如今还在,是纽伦堡法院所在地。
战后,纽伦堡人民耗费极大的心血,忠实地按照原样一砖一瓦地恢复了纽伦堡老城的中世纪风貌,他们依然钟爱这颗德意志文化的明珠。然而,纽伦堡被希特勒之流所利用又使纽伦堡人感到羞愧。痛定思痛,他们认真严肃地总结了教训。教训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德国人被希特勒那一套“亚利安人种创造了人类最伟大的文化”的迷魂汤灌得莫辨东南西北了。是的,任何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但是如果以为自己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是凌驾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之上的,那他自己就必被拖入血和火的炼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