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大型水利工程也要狠抓多种经营丹江口管理局经济实力增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6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大型水利工程也要狠抓多种经营
丹江口管理局经济实力增强
水利工程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工程,建成之后往往在充分发挥防洪、除涝、发电等社会效益的同时,工程自身的经济效益却不高,造成工程管理单位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从而制约了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丹江口枢纽管理局抓多种经营的经验值得借鉴。——编者                     
本报讯水利部直属大型企业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在优化主体工程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使得多种经营收入成为该局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为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与丹江的交汇处。水库总库容210亿立方米,发电装机90万千瓦。丹江口管理局的多种经营起步于1970年。局领导心里有一本细帐:工程建成后,国家的投资没有了。而工程发挥的五大效益中,防洪、灌溉、航运等全部是社会效益。为保证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每年要投入运行费用3000多万元。再加上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僧多粥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此,局领导逐步引导职工认识到依靠自身优势、发展多种经营的必要性。1988年,局里提出“立足主体、发展两翼、服务社会、追求效益”的具体实施方针。
正确认识的形成,加速了多种经营的发展。管理局坚持对各单位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还鼓励各单位自己贷款,负债经营,自我发展,全局各单位贷款规模达到1.3亿元。到去年底,全局有大、中、小型多种经营企业52家,跨冶炼、化工、机械制造、工程施工等行业。去年完成多种经营销售收入达3.7亿元,占全局销售收入的53.5%,今年到9月就达到3.9亿元,成为全局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多种经营的发展,使全局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除每年花费3000多万元对枢纽进行维护和管理外,近年来,又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大坝进行了加固,完成了大坝监测、发电系统控制、水雨情预报和水库调度的自动化。1991年和1992年连续两年来水偏枯、发电量锐减,电力企业发生亏损,多种经营以其稳定的增长和明显的效益,弥补了亏损,保证了全局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孙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