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市委书记和“菜篮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6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市委书记和“菜篮子”
本报记者王慧敏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采访,初听人讲“菜篮子”如何丰盈时,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手头一份资料清清楚楚地显示,位于豫西山地的三门峡,境内奇峰陡立,沟壑纵横,可耕地面积只有50余万亩,水浇地面积更是有限,只占可耕地面积的17%,全市200多万人口,菜田不足4000亩。这样少的菜地,能解决“菜篮子”?
在市场上走了几遭,我惊喜地发现,市场上蔬菜品种相当丰富,在桥西和西站两个蔬菜批发市场,竟有广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来的汽车在购菜。陪同采访的三门峡日报杨副总编说,三门峡不少蔬菜的价格都低于周边其他城市。
这是为什么?探究原因,许多人说这与市委、市政府正确的“菜篮子方针”分不开,他们还特别向我提到了原市长、现市委书记王如珍,说她如何关心“菜篮子”,如何经常“微服私访”查症结。于是,引发了我对这位女书记的采访。
问起“抓菜”秘诀,王书记用7个字概括:“以流通促开发”。“三门峡可耕地少,无法像其他地方那样大搞基地建设。我们根据本地是交通要道的特点,抓住流通这个中心环节,切实搞好市场建设,通过市场去吸引其他地方的菜农来为三门峡服务。”
她摊开一幅三门峡政区图对记者说:“你瞧,三门峡地处豫、陕、晋3省交界处,市北过了黄河就是山西的平陆和夏县,市西出了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这些地方生态条件很适合种菜。看准这一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抓了市场建设,在三门峡西站、三门峡大桥西头等处建了几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供外地菜农售菜。市里设立了蔬菜办公室,专门为外地菜农排忧解难。同时,还对外地菜农实行了很多优惠政策:譬如免收税,免征管理费,山西渡河来的卖菜者,凭摊位票回去免交船票,等等。市里还定期组织慰问团,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菜农家乡去联络感情,帮助他们解决种菜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措施对外地菜农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在三门峡的菜场上,外地来的卖菜者占70%以上。我们和菜农已形成一种‘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的相互依存关系。”
“那么,如果附近的菜农都涌进三门峡卖菜,三门峡能消化得了吗?会不会造成积压呢?”我问。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了。就说前一段吧,正是白菜、萝卜收获季节,菜农川流不息地把菜送进市里,菜量远远超过了居民冬储菜的需要。怎么办?市里一方面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服务,送货上门,设法在市内多消化菜;同时,四处了解信息,帮助菜农往外输菜,基本上解决了积压问题。前一段时间,鸡蛋在二三天内忽然从每公斤5.4元涨到每公斤7元。造成陡涨的原因是广州的一批商贩来市里买空了市场。我们马上组织人到山西调蛋,几天内就将蛋价降了下来。”
她的话,使我想起了有关她经常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的传闻,便突然发问:“请问,今天的白菜多少钱一斤?”
“三毛五左右。”
“鸡蛋呢?”
“二块九到三块之间。”
“大葱,零售多少钱一斤?批发多少钱一斤?”
“零售六毛左右。批发四毛五到五毛之间。”
我笑了:“看来书记果真是经常到市场上了解行情啊!”
“一周有三四次吧。去得多了,卖菜的差不多都认识我了。为了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我让市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周至少下市场两次搞调研,并将市场动态、群众呼声写出书面报告给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