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把根留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7
第12版(副刊)
专栏:侨乡风采

  把根留住
何国平
对于广东侨乡,我原只是从报章里略知一二。没想到,今夏那场特大水灾竟为我日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侨乡播下了机缘。
前不久适逢报刊征订,我们大学做出决定,拨专款为清远侨乡赠订50份《光明日报》,作为文化扶贫的第一步。大灾过后3个月,那里的归侨们生活得怎么样?带着学校领导的关怀,在一个晚秋的丽日,我们驱车到当初学校医疗队划着小木船奋战两天两夜的清远华侨农场,终于捕捉到了一串鲜为人知的侨乡人故事。
接待我们的是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在一座刚刚投入使用的乳白色办公楼里,这位40多岁的共产党人显出一种殷实与练达。然而,从他那始终紧锁的眉头和低八度的话语中,我们又不难体味出他此刻那种并不怡然的复杂心境。 从刘书记缓慢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这个农场接纳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共计7000多人,其中最多的是来自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华侨,是一个以农为主农工贸结合的联合企业。农场原有8000亩水稻,1000亩鱼塘,1000亩水果,800亩茶叶,7万只蛋鸭,以及几十家不大的工厂和公司。尽管农场帐面上年年赤字,但它毕竟保持了一方的生产自给和稳定,尤其是基本建设已有一定规模,投资1000多万用于建水泥路、盖办公楼、学校、招待所以及职工宿舍,使这个贫困的侨区家家羌笛,户户弦歌。然而,今夏华南的那场特大洪水,不仅毁掉了农场的所有农作物,也毁灭了农户心头美好的梦想,尤其是10名干部职工在抗洪中一去不复返后,不幸的农场如雪上加霜,阴影一直在刘书记及所有农场人心头徘徊。“千亩晚稻是我们农场的命根子呀!保住大堤就保住晚稻,我发布了命令。没想到装砂石的塑料袋子滑,把我们100多人都沉下去了。当时水深21.6米,是派出所长奋力把我救上来……”刘书记说着说着,眼圈湿润了。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当遇难者家属在他面前哭泣时,他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陪着掉泪。“尽管大堤没有保住,但他们仍然死得其所。”
上级也曾想把这个亏损的农场撤掉,但几千人口怎么安置,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家园。在进与退的考验面前,农场的侨乡人擦干脸上与心中的泪水,把热情再次浇注到心爱的田园。洪水一退,便轰轰烈烈地开展生产自救。全体灾民齐心协力,在场部的有力领导下,争分夺秒清淤泥、修房舍、固堤围。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决定将新堤筑得比老堤更宽更厚。每天出动20多台运输车运泥拉沙,总投资达300多万。农场的道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本设施已恢复八成,新建的小学校舍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4米。在冬种方面,他们已播下了小麦、萝卜、红花豆等作物4000亩,加种了1000多亩龙眼、笋竹等经济林,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保障措施。一是向农户无偿提供种苗;二是免掉部分税收;三是肥料、农药、原材料等平价供给;四是对200户种植大户实施奖励;五是派干部下去蹲点帮扶。
夕阳开始西沉,窗外传来学校放学回家悠扬的钟声。我们静静地听着、记着、思考着,不禁为眼前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归侨领头人默默致敬。告别农场踏上归途时,我们的汽车在县委工作车的带领下,特地绕农场转了一圈。在新堤施工处,我看到一根根大桩正在深深地扎进地底。工程技术员说,新堤至少可在50年内在任何风浪面前安然无恙。听着介绍,我猛然想起在农场休息时,陪同的清远县委宣传部长所说的一席话:刘书记的家在离农场百多里远的邻县,抗洪救灾的近百个日子里,他一次也没回家。
把自己交给集体,把热情注入黄土地。这就是侨乡人的品格,一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但血脉相连,目标一致,为了保卫家园改造家园,不惜舍小家为大家,誓死如归。
“这毕竟是自己的家园,只要把根留住,任何风浪也冲不倒我们。”读懂了这句话,也便认识了侨乡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