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无名小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7
第12版(副刊)
专栏:

  无名小店
何村
第一次去这家小书店,是被一位好友领着我去的。当我捧着久买而未得的书,回头无比感激地望一眼这家小店,破旧的门扉、貌不惊人。我心说:谢谢你了,小店。
从此便记住了这家小店。
第二次去这家小店,却惊异于门上方的几个字,那是镀金的“精华书店”几个字,倒显得小店富贵。而我更觉得,这名字起得真是贴切。
顺着那铁制的楼梯,小心翼翼地上爬。推开那扇低矮的门,面前顿时辉煌一片:你好,巴金;你好,契诃夫;你好,蒲宁;你好,你好……一位位文学巨子就站在面前。然后,你穿梭在他们中间,一遍遍地抚摸他们,心里便有一片阳光走进。
而你更奇怪的,是小店的店主们,怎么就一下子让这些文学巨子聚在这小屋里。店堂太小了,而且是两小间。来的人也太少了,一个、两个、三个……默不出声地进来,默不出声地与大师们交流。这里没有身份地位,进来的,都是大师们默契的朋友,而且是那些执著地热爱而衣袋里没有更多银两的穷朋友。每个人,都是怀着希望走来又怀着希望走去。他们中,有不少人是要顺着大师们指示的方向走下去的。
依旧顺着那铁制的楼梯小心地走下来,楼梯前的小角门也是铁制的,而且上面还有一层层铁锈。每天,有那么多的手把小门推来推去,推走了空虚也推来了丰实。
走下楼梯,脚下竟是多彩热闹的小巷。烤羊肉串的,烤鱼的,卖煮玉米的,迎面是一块牌匾,竟是开茶馆的。还有饭店,还有唱戏的,看电影的,好不热闹的地方啊!
这真是怪了,小书店竟开在一片市声里。想来,大师们在每个晚上和每个早晨便不会寂寞。
这时我倒觉得那“精华书店”几个字有点过于堂皇了。大师们写的就是这市声人情,大师们属于芸芸众生,而书更是给平民百姓们看的,何必非要高雅、非要摆出一副文化人的模样?
还小书店于平平常常不更好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