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到中流击水——一九九四年乡镇企业回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8
第1版(要闻)
专栏:年终专稿

  到中流击水
——一九九四年乡镇企业回眸
本报记者夏珺
从“江河”游往“大海”。人们用这句话形容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
1994年,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明显多于往年。税制、金融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后,乡镇企业过去享受的优惠政策基本上不复存在,税赋增加,资金紧缺,原材料、能源及运输价格大幅度上调,加上名目繁多的各种社会负担有增无减,乡镇企业增本减利因素增加。尽管如此,乡镇企业毕竟是经历过十几年市场风浪考验的“健儿”,依然较好地保持和发挥了它的灵活机制和应变能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负责人介绍,预计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将达到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乡镇工业完成产值3.09万亿元,增幅为40%,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1%;上缴国家税收1377亿元,增长30%;从业人数达到1.2亿,比上年新增722万人,也就是说,又有700多万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了非农产业。
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乡镇企业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1994年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绝大部分是增加的,表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开始走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健康轨道。
1994年,乡镇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进一步加大,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可望由上年的36%提升到40%左右;乡镇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由上年的47%增加到近50%;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的比例也将提升到近50%。这表明,乡镇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国已有13万家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已涌现出10多家全国性企业集团。
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巨大“引擎”。预计乡村工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3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5%;1994年又有64家乡镇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
——国人瞩目的东西合作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东部的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制定了“西进计划”,并开始组织实施。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中西部省区积极选择项目和工业小区,主动与东部地区结成对子。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示范区已开始建立。1994年,中西部地区乡村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比东部高出26个百分点。
——企业素质有所提高。企业规模扩大,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500多家。产品档次、质量提高,累计获国家金银奖、部优产品3411个,获国际奖的50个,优质品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全国有70%的乡村集体企业建立健全了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制度。
到“大海”去游泳,是对乡镇企业“水性”的一次碰硬的检验,乡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一是乡镇企业机制亟需强化、创新。产权制度改革虽取得一些进展,但许多难题和关键环节仍然没有突破,一些乡村集体企业机制弱化、退化。二是管理粗放,不少乡镇企业仍处在经验型、家长制管理阶段,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经济效益不够理想。1—9月,乡村工业亏损面为7.58%,比上年同期增加3.7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税后利润的增长幅度比上年低。有关专家指出,经济效益增幅下降的浅层原因是增本减利因素增加,其深层原因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不适应市场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