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以“情”带声用“心”演戏——记评剧演员宋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9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艺海撷英

  以“情”带声用“心”演戏
——记评剧演员宋丽
刘梦岚
早就听说沈阳评剧院有个宋丽,人称“金嗓子”,功力不凡。一些戏剧行家对她的整体表演评价甚高:“水灵、纯净、甜润,没有杂质,像东北通化葡萄酒那么醇美,真是醉人!”
今年在沈阳和北京两次观看了宋丽主演的新剧目《秧歌情》,方知此话并不夸张。宋丽身材颀长,扮相俊美,往台上一站,光彩照人!开口一唱,那甜美圆润、韵味醇厚的声音,仿佛是有磁力的金属发出的,令人叫绝!
在《秧歌情》中,宋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真善美、勇于为传统文化作出奉献的农村妇女蝴蝶的形象。为了挚爱的秧歌事业,蝴蝶不得不舍弃与秧歌会首李大嚷嚷的爱情,违心地嫁给富商刘二宝。这中间,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感情的冲撞和精神的升华,都被宋丽以细腻、生动、传神的演唱和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庙前扭秧歌日升月降,扭弯了月亮扭碎了星光……”娘娘庙中这一大段独唱,集中展示了蝴蝶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大胆泼辣的性格,宋丽几乎调动了全部情感,唱得撕心裂肺、委曲尽情,令人心颤,催人泪下。
场上掌声不断。演员动情处观众席里也发出嘘唏声。我身后一位老人一直随演员击掌哼唱,陶醉之极;旁边几个小青年交头接耳:“敢情评剧还这么好听,不比通俗歌曲差啊!”戏剧家李超观后兴奋不已,填词赞宋丽:“金喉美韵腔圆润,唱念胜莺声。迷人魂恸,塑绘端正,形象峥嵘。”
宋丽何以有如此迷人的魅力?知她者莫过导演杨晓彦:“宋丽的成功在于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宋丽并非梨园世家出身,父母都在工厂工作。她13岁考入沈阳评剧院少艺班,天赋的好嗓子和扎实的基本功使她很快脱颖而出。17岁时因主演《小女婿》而一下子走红。此后又主演了《穆桂英挂帅》、《白蛇传》、《宝玉与黛玉》等20多部戏。但她并不满足于当主角、挂头牌,她要创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虚心向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学习,悉心体会各位老师的技巧和经验,汲取各派的艺术营养。经过20年的潜心揣摩、探索和实践,她终于创出了自己浓郁、清纯、婉转的演唱风格。她的演唱,既有师长传授的韵味,又有自己的技巧,可谓“无腔不新,又无腔不熟悉”。
宋丽告诉我,每场戏演下来,她都感到“心累”,因为她是用“心”去演戏。
1991年在扬州举行的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中,宋丽主演的《山里人家》引起轰动,女主角秋凤把本不爱看评剧的扬州观众都给迷住了。宋丽因此获得了这次演出的优秀表演奖和文化部的“文华”优秀表演奖。可观众哪里知道,为了演好秋凤,宋丽付出了多少心血!秋凤与她过去扮演过的人物性格差异较大,为了不重复过去,她反复揣摩秋凤的性格,深入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情”带声,把一个纯朴善良、渴望新生活的女性那复杂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展示给了观众。
蝴蝶这一形象的塑造成功,是宋丽在艺术创作上又一新的突破。蝴蝶又不同于秋凤,她大胆、泼辣,心中燃烧着一团火,但现实却让她欲爱不能,痛苦无奈。这种复杂的性格在表演上难度很大。演温了,人物性格出不来;演火了,则嫌过分和造作。当时这出戏要赶在9月初沈阳市艺术节上演,时间短,天气热,她与导演和剧组人员一起,连续多日“摸爬滚打”,反复研究、分析蝴蝶的性格,进行人物的再度创作,又一次次地修改、加工,终于找准了感觉。在蝴蝶身上,宋丽着力突出了一个“情”字。她把蝴蝶的爱与恨融进唱词的一声一句,融入动作的一招一式,演得不温不火,生动感人。前不久,在全国评剧新剧目交流演出中,宋丽又因“蝴蝶”的成功塑造获得了优秀青年演员奖。前几年,有朋友劝宋丽:“就凭你的嗓子,改唱通俗歌曲准能挣大钱!”宋丽还真有点动心,她唱的不比眼下一些红歌星差。但一想到为之奋斗了20来年的评剧艺术,她又犹豫了。评剧老前辈把振兴评剧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她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能为评剧事业奋斗献身,挣钱再少生活也充实,精神也富有。从此,她更坚定了植根于评剧土壤的信念,唱歌成了她的业余爱好。
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宋丽有天赋的好嗓子,但这“火花”是靠了她20年的辛勤劳动、执著追求才燃烧成“熊熊大火”的。宋丽出了名,成了国家一级演员,在省、市演出中多次获奖,还获得过6次全国大奖,其中就有文化部的“文华”奖和第九届梅花奖。可贵的是,在荣誉面前,宋丽并未昏了头,她还是那么谦虚、上进。她知道,这荣誉来得不易;她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她要让艺术的“熊熊大火”一直燃烧下去,就像《秧歌情》里唱的:“化作一片霞”!(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