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爱国主义的时代高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29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中原奇安特杯“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

  爱国主义的时代高歌
刘新风
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影视和戏剧中,有很多作品对昂扬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热情讴歌。这些入选作品,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几方面特点引人注目。
这些作品,大都通过特定背景与环境的设置、铺垫和衬托,对爱国主义精神加以强调、强化。在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中,土登加措所面临的是英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反动势力的卖国行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发出了“纵然男尽女绝,亦不甘心门户让人”的呼声,认定“吾民希求者,即中国之真正和平统一”。在电影《东归英雄传》中,土尔扈特部族首先是忍受了沙俄近200年的残酷奴役,同时又面临着沙皇鹰犬的毁灭性围追堵截,最终完成了那场气壮山河的千里东归、部族迁徙。在电视连续剧《侨魂》中,陈嘉庚也正是目睹了在异族侵凌之下国势日衰的惨景才真正认识到“富国必须先启智”,而不惜来“替国家雇人读书”的。这些特定背景与条件,不但是故事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动力,而且也为爱国主义情操的弘扬做了最有力的情绪铺垫。
这些作品,多以中华民族内部民族关系的处理为切入点,高扬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旗帜。这方面,《十三世达赖喇嘛》一剧表现尤为突出。十三世达赖土登加措虽曾一度产生过错误认识,但在最后观念终于得以澄清。在中华民族与英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面前,他几经斟酌,反复权衡,终以民族大局为重,做出了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历史性抉择。电影《东归英雄传》中的土尔扈特部族也曾长期流徙异邦,但是当他们一旦不堪忍受外族欺凌、选定回归祖国怀抱之路的时候,那种迷途知返、百折不回的意志便更显得坚定执著、可歌可泣。这些作品的处理,并没有把故事结构在僵死的平面上,而是代之以立体空间感、历史纵深感的戏剧化处理,从而使其更加真实,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力量。
歌颂民族文化传统的灿烂、悠久及其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体现出强烈的、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题材入选作品的又一特色。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勇敢善良,中华民族绚丽辉煌的艺术传统,体现在藏王使者录东赞(藏戏《藏王的使者》)、维吾尔族王妃阿曼尼萨罕(电影《阿曼尼萨罕》)和具有象征意味的妈祖林默娘(歌舞剧《妈祖》)等人身上,凝聚在“十二木卡姆”那样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这些作品无不是创作者们爱国主义激情的迸发与奔泻,无不是由他们所代表着的广大人民对强大统一的伟大祖国的无限眷依与礼赞,无不充溢着感人肺腑的赤子之情。这种赤子之情在电影《凤凰琴》中,转化成了几位民办教师“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崇高人生境界形成的动因与基础,为他们、乃至更多的人们所虔诚地信奉着、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努力实践着,倾尽终生,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中宣部文艺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