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加强沟通增强信心——访预委会政务小组召集人梁振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3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加强沟通增强信心
——访预委会政务小组召集人梁振英
本报记者武侠
记者:梁振英先生,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政务小组的召集人和香港资深测量师,对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过渡期,您有什么评价?
梁:1994年是香港后过渡期比较重要的一年,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
1982年,我国宣布对香港将恢复行使主权,那时,没有人能够料想到,在1994年年底,离1997年只有900多天的时候,香港能有如此繁荣稳定的局面。这确实来之不易,是中央政府和香港各界12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内地十几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中国因素”对香港后过渡期的平稳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记者:那么,除了众所公认的“中国因素”外,在后过渡期内,您认为还有什么因素会对香港的平稳过渡产生重要影响呢?
梁:香港人的信心,或叫信念。现在香港社会对1997年以后的香港前途,对内地改革开放的政策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一个具体而明显的例子,原来,有些人恐惧1997,纷纷移民。可是,十几年过去了,1997年越来越近了,那些移民们又大批大批地回流,以至于回流移民的国籍成了预委会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香港人看到了“中国因素”的作用。
了解会产生信任。香港人对内地了解越多,对1997年的信念就越坚定,那么香港就会更加繁荣稳定。
记者:应该怎样加强香港人的信念呢?
梁:沟通、交流。现在香港有些人对内地并不了解,他们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他们离开时的水平。我们发现,香港中小学的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地理、中国历史的内容还远远不够。
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交往已日益交融,而其他方面的沟通交流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看到内地经济的发展,能够客观地、实际地看待,比较内地十几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必然会增强。
记者:沟通、交流的工作从哪里开始?
梁:应该从青少年做起。预委会文化专题小组已经提出了在教科书中增加中国地理、历史内容的建议。现在香港的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介关于内地经济、社会的报道越来越多了,关于中国文化、中华传统的介绍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香港人越来越关心内地。
我个人在这方面也经常鼓励香港的朋友们、公司的同事们、母校的校友们和在校的学生们到内地参观学习,这一方面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比如说,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同时也促进香港的青少年与内地社会的沟通。将来香港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就是香港社会对内地的充分了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