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朝阳楼新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04
第8版(副刊)
专栏:

  朝阳楼新姿
张永权
云南边陲建水古城,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文庙,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文笔塔,有誉为中国古代桥梁艺术杰作的双龙桥。这儿的古迹之多,令人惊叹。单是东门朝阳楼,就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也许是地处边疆的缘故,建水的城墙筑得很高很厚很坚实。从东边入城,远远的就看见了雄踞于城墙上的朝阳楼。楼有三层,琉璃金瓦,飞檐翘角,四壁或雕刻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或镂空风景名胜、花鸟虫鱼。高楼沐浴在阳光中,一片金辉。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朝阳楼都极似北京天安门,因此,当地百姓,都叫它小天安门。其实,它比天安门还早建100余年呢。向上望去,“雄镇东南”的巨型金字,透出一派豪气。四角飞檐,金铃垂悬,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在和风中悠悠奏鸣。紫燕翩翩,绕楼呢喃,又平添了古楼几多生机。
来到朝阳楼,经不住这文化氛围的诱惑,不得不向高处登去。站在楼上,南疆大地,古城风景,都尽收眼底。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远处的高塔、庙宇,成了大地上的棋子,近处的歌厅茶楼,有笑语歌声传来。建水虽未像许多都市那样,建起高楼大厦,但这些瓦顶平房,大多改了门面,有的成了升降的卷帘门,有的改为平推铝合金玻璃门。门前花花绿绿,这里吊着旋转的花灯,那里挂起长长的青藤绿叶。当年那些虽住在市街,却忙在田间躬耕的古城人,如今不少开店摆摊,下“海”去了。什么香港发廊、大众理发店、粤海早茶、彝家烤茶、海风大酒家、建水汽锅鸡、潮流时装、苗女织裙……一个个又俗又雅、又现代又古朴的招牌,在这些门前争奇斗艳。朝阳楼上一老者说:古城吹进了一股风,把小小的古城吹得年轻了,他每天都要来登楼品茗、登楼观风景。
极目远处,循一条条公路南去,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出文山红河,便到中越边境。如今那儿虽然仍是车辚辚,马萧萧,但早没有了枪声炮声。边境贸易,汇集的南来北往客,从古城经过,古城也就醒得早、睡得晚,一派繁忙。不知何时,在寺庙白塔下,曲桥古洞旁,还来了一些高鼻子红头发洋人。品茗的老人说:60年前,洋人也来过古城,他们走村串寨、照相画图,说是“传教”。现在,他们又来了,也画图照相,是政府请来做生意的客人。据说有一个当年牧师的孙子,还要来古城开发旅游建高楼。说到这儿,老人不知是自语,还是在问我:那高楼,不会高过朝阳楼吧?
收回目光,俯视朝阳楼下,又别是一番风情。石桌石椅,挤满了各族百姓。下棋打牌的、打探生意行情的,各占一方天地;花坛绿树中,年轻的夫妻情侣,全不顾四周的目光,说不尽心中的火热。这儿的太阳特别明亮、这儿的花草特别艳丽,生命力也特别旺盛。那红的,红得亮闪亮闪;那绿的,绿得碧玉般厚实光滑。花篷绿荫下,那些村寨农民,自娱自乐,自拉胡琴弹三弦,对调子,唱花灯,直到半个月亮升上朝阳楼。
看完四周风景,走进三楼“藏经室”,学海书山,藏有古今图书万余册,这在边地县城,实为罕见。再看阅览室,全是一片渴求的目光,在书报的海洋中寻觅。这儿没有市声的嘈杂,出奇的寂静,却让人感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看来古城美好的文化传统,并没被市声淹没。我觉得,在这里也看到了一幅古城最美的风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