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回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13
第6版()
专栏:

回家
朱尊英
编者按:朱尊英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学生。志愿军一级人民英雄杨连第烈士牺牲后,她给英雄的父亲杨玉璞写信,要求做他的女儿,杨玉璞很快回信答应了。从此,他们就不断通信,并相互赠送礼品。本文是朱尊英第一次亲自到杨连第烈士家中慰问后写的。
七月十二日,我冒着雨到天津市郊的北仓村去,那里有英雄杨连第烈士的家——不,也是我的家。
越走近村子,我的心越跳得厉害,这还是第一次回家呀!进了村子,我照着不久前杨大伯写信告诉我的地方走去,老远,就望到村北头那几间崭新的房子,这就是我的家了。真巧,这天正是家里迁入新居的日子,帮助搬家的人们,不停地从那个新的灰色大门里进进出出。
我从人群中挤进去,一个身体健壮的老人迎面走来,一看就知道他准是杨大伯。我紧着向前迈了两步,不由得叫道:“大伯!”他睁大了眼,凝视着,突然笑起来,大声说:“噢!你不是尊英!”他这一叫,被全家人都听到了,他们从各个房子里跑出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大娘。我忙跑过去,拉住她的手问:“大娘,认得我是谁不?”她一边笑一边说:“咳,那能不认得!好闺女,来时也不选个好日子,下着这么大雨,快进去歇歇。”
还没来得及和别人说话,大娘就拉我到房子里去。连第嫂子也跟了进来,靠着我,亲热地说道:
“姑姑,你可回来了,俺们早就想着看你呢!快往炕里头坐吧!”说着,她就把我往炕上推。我本来不会盘腿坐,可是看到嫂子那股亲切劲儿,也不好拒绝了。
大人都去忙着搬家或做饭了,屋子里只剩下大娘、我和几个孩子。大娘把孩子的名字都一一介绍给我。长林是连第哥最大的孩子,今年才十岁,在村里的中心小学读书,学得顶呱呱,总在前五名。长林还有两个妹妹,大的叫大萍,小的叫二茹,长得都挺结实,二茹的样子很像连第哥,圆呼呼的脸,就是有点怕生,见人就躲。我去拉她的手时,她把两只小手直往后背。大娘说:“二茹,你不是常说要到北京去看看过年时给你买花皮球的那个姑姑吗?姑姑来了,怎么又不敢说话啦!”她听着奶奶的话,两只小眼睛直盯着我笑。继英是连第哥最小的孩子,他在连第哥牺牲后才出生。为了纪念连第哥,把他取名继英。一家人都很疼他,大娘疼得更厉害。都希望他大了能继承英雄父亲的事业。
午饭做好了:凉的、热的、荤的、素的、大盘小碗的摆了一桌子。我瞧着这些东西,对大伯说:“大伯,这可太浪费了……”大伯还没开口,在这里帮助搬家的区上的靳同志就抢着解释道:“不怕,你大伯才收下新麦子,还不招待招待你这第一次回家的闺女!”他说得大家都大笑起来。
临到傍晚,帮助搬家的人渐渐散去,我才细看了一下这所新居。新房子一共六间,坐北朝南,三间三间相通,和机关里的房子一模样儿。再加上红色院墙和灰色大门的衬托,显得格外清新好看。最西边那间房子是二哥连奎(杨连第烈士的二弟)和二嫂住的,再过来是灶房,紧接着的一间就是连第嫂子的房子了。东边的那三间,最东的一间是大伯、大娘住的,就是我们中午吃饭的地方。中间的一间还没布置好,看样子是做客房的。靠西的一间是陈列室。房子正中间的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像,连第哥的遗像也挂在下边,像的周围还围着黑纱。正对门放有一张方桌,上面摆着几个衬有红缎子的玻璃盒,里面放着连第哥生前获得的登高英雄奖章,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给他的军功章……。屋子的周围还挂满了杨连第烈士生前所获得的奖状、立功的喜报、英雄事迹的照片……。看到了这些,就像重温了一遍英雄的史诗一样,使你不能不受感动。这里,还陈列着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光荣匾、光荣旗、战士的誓言、工人的保证、学生们充满热情的慰问信和他们要求做儿女的照片,真是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啊!
雨还在滴滴嗒嗒地下着。院子里不时传来小鸡和鸭子的叫声,鸭子在尽情地嬉戏着地下的积水,小鸡在踱来踱去地觅寻食物,有时它们就伸长了脖子,抖擞一下身上的雨水。那边,一匹驴子在圈棚里吃着草料,还可以听得出沙沙的咀嚼声。这匹驴子,大伯在给我的信上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是连第哥牺牲后,人民政府帮助买的,长得膘肥体壮,一个真顶一个用。后来,人民政府又贷款给买了一辆胶轮大车,二哥就赶着大车去拉脚。这几天下雨,牲口、大车都在家歇着哩。
晚饭又是一桌子:烙饼、炒菜,大米稀饭……。
晚饭后,嫂子们都去哄孩子睡觉了,我又和大伯、大娘畅谈起来。大伯的脸上就没断过笑,爱谈过去,更爱谈现在。谈到参加天津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形时,他说:大伙选我当了主席团,和市长他们坐在一起,这还不说,上下电梯时,还专有几个同志扶着我。我对他们说:“同志,别这样,我在家里还扛着大锄头下地干活呢!”这里,看样子他好像没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半天才加上一句:“真是,共产党,毛主席……。”
大娘总爱扯家常。一说就是连第嫂子如何好呀,妯娌们如何合得来呀,连奎哥的心眼儿如何灵呀……。
接着,她又谈起了连第哥。她说:“你大哥呀,从小就有那股劲儿,爬杆上树的,什么都不怕。可是,挨饿的日子也没少过……。”一提到过去,大娘的眼里便涌出了泪水,我的眼睛也情不自禁地润湿了。她看到我在难过,很快就转了话题:“你不知道呀,头一次听说你连第哥当了‘登高英雄’,还到北京见了毛主席时,全家人的那个欢乐样儿。到朝鲜以后,立功喜报又是一个接一个的,乡亲们都说你大伯熬出头了,有了个英雄的儿子,罪总算没白受!他自己干活也有了劲儿,早晨天还不亮,他和你三哥连生就下地去了,晚上总要到快上灯的时候才回来。就是现在,他还是这样。他常说:‘要不是我岁数大了,早跑到朝鲜去干起来了!’”
谈着谈着,十点多了。回家的喜悦使我忘记了疲劳。倒在床上,脑子里还闪烁着今天所看到的一切。我觉得我能够做这样一个英雄家庭的女儿,真是光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