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巴西实施稳定经济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17
第7版(国际)
专栏:他山之石

  巴西实施稳定经济计划
本报记者李志明
在拉美大部分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效果后,拉美第一大国巴西的通货膨胀仍十分严重。1993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4.9%,但物价指数却上涨了2567%,8月份才发行的新货币很快又“毛”了。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困扰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为此,巴西政府最近拟订了一项新的稳定经济计划,设想在最多一年的时间里,克服通货膨胀,恢复国家货币的信誉。
新计划吸取了过去反通货膨胀计划失败的教训,没有采取冻结物价等只有短期效应的措施,或是简单地更换货币,而是分三个阶段施行。第一步是平衡预算,消除财政赤字。国家财政赤字被认为是高通膨的根本原因。由于巴西宪法对联邦政府收入的大部分有硬性的使用规定(向地方政府拨款、各种固定开支和基金),政府实际能够自由支配的只占20%,靠这部分钱很难弥补社会部门(卫生、教育、福利)的开支缺口,只能增发货币来解决。因此,政府向国会提交1994年预算草案时,提出一项临时措施:设立一项紧急社会基金,主要用于社会部门支出。设立紧急社会基金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削减固定支出,加大政府可自由支配的部分,以此来避免预算外支出造成赤字。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国会于2月下旬通过了紧急社会基金法案。有了这项基金,加上加速出售国营企业的收入和增税措施,1994年预算终于消灭了赤字。
平衡预算的问题解决后,政府即着手稳定货币。持续的高通货膨胀把巴西货币的信誉破坏殆尽,它已失去了表示购买力和记帐的功能。各种高流通的金融证券正在代行货币的保值功能。根据财政部的材料,货币总量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而各种金融券(存折、公私债券)总值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为避免发行新货币再一次被原有的通膨惯性拖垮,政府采取了一种过渡的办法作为新措施的第二步。从3月1日起,在国家货币体系中引入一个新的指数,叫做“实际价值单位”,缩写成URV。中央银行参照美元与本国货币的汇率的变化,每天公布URV的单位值,即每个URV合多少克鲁赛罗(巴西货币名)。克鲁赛罗作为支付手段仍然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工资、物价、经济合约逐步改成以URV核算。比如确定工资为若干URV,在发薪时根据当日的“比价”折成克鲁赛罗。克鲁赛罗数虽然每月增加,但URV数不变。引进URV的目的就是把货币的支付功能和记帐功能分开,老货币保留支付功能同时继承通膨惯性,URV由于只是执行记帐功能,就摆脱了原有的通货膨胀惯性。
当社会适应URV之后(最长1年),就进入稳定经济计划的最后阶段:发行新货币,就是把URV变成正式货币,定名为列阿尔(葡萄牙语“真实”的音译)。按照政府的设想,列阿尔的发行将以外汇储备和国有资产为基础,将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政府认为,这个计划具备成功的条件,一是巴西现在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350亿美元);二是实行强化税收以来,税收月月上升;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修宪,将改变国家的经济结构,使之更加现代化。企业界多数支持政府的计划,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工会则担心工资按新指数折算后,实际收入下降。政界目前没有多少异议,但是今年是巴西的选举年,计划的策划人、财政部长卡尔多索有可能出马竞选总统,大选会不会对政府的新举措造成冲击尚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