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百姓眼中的“名牌”——记江油市公证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司法行政战线上征文

  百姓眼中的“名牌”
——记江油市公证处
本报记者吴兢
“我们公证处在江油市算得上‘名牌’。”江油市公证处赵廷全主任那略带沙哑的川音中透着自豪。
几年前,在四川省江油市尚名不见经传的公证处,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却异军突起,以可靠的信誉、高质的服务,成了江油百姓眼中的“名牌”。
江油市公证处何以成为“名牌”?
企业的“顾问”
1993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公证工作带来了腾飞的契机,也注入了活力。江油市公证处积极主动地拓展业务,开办了经济合同公证、房屋买卖公证、自谋职业公证、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等公证项目,基本上占领了金融、房地产、工业开发、交通等部门的公证阵地,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欢迎。
在这里,公证不仅是单纯的出证劳务,而是“一条龙流水服务”。从提前介入、提供超前服务,到认真办证、理顺各方关系,再到证后服务、监督协调执行,甚至包括提供各类经济信息,公证处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
对那些需要扶持的贫困企业,公证处人员总是伸出救援的双手,实行特殊服务。他们不但减免企业办理公证的费用,而且主动提供走出贫困的点子,引导企业将银行贷款用在“刀刃上”。
1993年8月,江油市中外合资企业瑞金思玩具厂为缓解资金一时困难,请公证处为其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公证。而此时银行因不明该厂资产状况不愿代理,企业经营面临着严重困难!
公证处的公证员立即行动,对焦急而又无奈的企业伸出了热情的手。他们认真调查,证实该厂与美方签订了70%产品返销的合同;同时又由公证处出面请市高频焊管厂作担保。银行这才欣然同意代为发行债券,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国家级重点项目江油市“甲醇工程”急需上马,却缺200万订货预付款,工程建设者们非常着急。公证处得知此情,主动上门服务,帮助“甲醇工程”从市建行筹到了款项。工程负责人握着公证员的双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救了工程。”
“金融卫士”
江油市公证处有一份很独特的档案——全市债权债务抵押担保情况档案。档案中分门别类、一一列出了有关债权债务单位的详细情况,诸如名称、资产等;全市所有的抵押担保物情况也详细登记在册。
1992年底,江油市的重点项目“精制茶厂”要上马。由于缺乏现金,特向农行贷款495万元,由江油市天然气化工厂提供担保。于是农行放心地批了这一贷款项目。
当农行得知天然气化工厂的担保抵押物已多次担保、重复抵押,失去了法律效力时,便手足无措了。
江油市公证处恰恰此时救了农行的驾!
他们为农行分析利弊,出谋划策,制定了一个既安全又可行的方案:找第二担保人、行连环担保。这样,既保证国家贷款安全,又不损害企业利益。
公证员为找到一家有实力的第二担保人,真是“踏破铁鞋”!他们终于找到了担保企业,为这笔资金贴了“安全符”。
事后,市农行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金融卫士、公正廉明”。
质量第一
“质量第一”,是江油市公证处的处规。受理公证,公证处一丝不苟,严格审查,唯以法律为准绳。
虽然多办一份公证,便可以多一点经济效益,但他们为了维护真实、合法的办证原则,对不合法的公证申请,即使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他们也坚决不办。对拒办的公证,他们并不只讲一个“不”字,而是耐心地对当事人讲法律,让他们从心里服气。
1993年下半年,江油市公证处拒办公证16件,其中有抵押借款等经济合同9件,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赞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