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会“进退两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16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会“进退两难”
本报记者 吕建中
河南省农村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等文件后,一部分同志的急躁冒进思想虽然碰了壁,可是问题并没有从政策思想上得到根本解决;于是,又走入了放任自流这另一个极端。这些同志,一面对冒进所造成的复杂问题怯于正视,一面对自己过去那一套冒进的做法和“成绩”又留恋不舍,因此他们既不能领会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和群众的真实思想,也没有认真向群众宣传中央的政策,并和群众共同商量来解决问题。他们自己把身子横卧在政策和群众之间,却苦恼地说:“真叫我进退两难!”
让我们看看襄城县双庙乡贯彻政策整顿互助合作组织的情形吧:
双庙乡是互助合作基础较好的重点乡。但是,干部在工作中也曾犯过急躁冒进和形式主义的毛病,盲目地提倡牲口合槽、并大组,整齐划一地把全乡互助组按“三等九级”大站队,还用漫画、广播等方式讽刺打击低级组和单干户,公开宣布“三户五户不算组”。
今春小麦遭受霜灾之后,盲目冒进所造成的困难和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尤其是“牲口合槽组”,吵架拆伙,乱成一团。
领导方面决定以这个乡为重点整顿互助合作组织。最初,驻在该乡的工作干部思想抵抗很大。他们感到:过去好容易把全乡的互助合作组织摆弄得“很整齐”,一旦让群众完全自愿,岂不就“走了样”,丢了“模范乡”的荣誉?部分乡干部和积极分子虽然知道群众一定拥护中央的互助合作政策,但心里却害怕一旦政策宣传下去,群众会埋怨自己过去强迫命令和带头带坏了。
领导方面首先解决了驻在该乡的工作干部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认清互助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群众的利益,并不是摆形式;同时以中共双庙乡支部委员会为核心,组织全体干部结合乡里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群众的思想要求,认真地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说明只有按政策办事才能使群众不埋怨,解除了他们的顾虑。然后,通过互助组长、宣传员,按生产组织分片开会,向群众宣传了中央的互助合作政策。开始,群众惊疑起来了:为什么干部们这次说的和过去说的做的不一样了呢?干部拿出中央关于互助合作政策的文件来向群众讲解,并检讨过去主要是由于驻在该乡的工作干部没有好好学习毛主席的政策,使工作发生了偏向。群众轻松愉快起来了。他们说:过去捆得太紧!早按毛主席的政策办看美不美!
接着,干部由点到面地领导群众切实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整顿了原有的互助合作组织。整顿的结果,全乡组织起来的户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由原来的五百七十户增至五百九十户。原有的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巩固下来了。五十九个常年互助组,剩下四十四个;其中一部分整顿巩固了,一部分重新自愿改组了,一部分由大变小了,一部分散了伙。临时季节性的互助组增加了许多。贾鑫淼的常年组过去虽因牲口合槽乱成一团,但是经过整顿后,把牲口分开,问题解决了。多数组员仍感到互助起来好处多,于是各户又忙着添农具,买牲口
(买了三头),重新组织起来。这个组里的中农贾西铭,过去思想上有顾虑,不敢盖新房子;他旧房子里东西很多,怕盖起新房来搬家露了富。现在,他相信了党的政策,买了砖瓦盖起新房子来了。还有一部分过去暗中组织起来的临时性互助组,生产本来很好,但干部不承认他们是互助组。现在,他们也都喜气洋洋地选出了组长,说:我们可见了青天!
这样一来,工作好领导得多了。乡支部书记徐国顺说:“过去强把群众捆在一起,拖着往前走,好吃力。现在按照政策办事,有路往前走了,心里很畅亮。”
双庙乡的事实说明了:有些干部在贯彻中央互助合作政策当中感到“进退两难”,主要是自己不摸实际的主观主义思想在作怪,或者是考虑自己会不会丢面子、会不会遭到困难等等个人主义的思想在作怪。只要能够向群众走近一步,全心全意地把政策交给群众,问题就好解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